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马尾区副神经节瘤病例报告

2022.3.3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约85%~9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少,且90%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部。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EP)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150余例。我院收治2例CEP,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女,29岁,以“腰痛伴行走困难7d,不能平卧2d”于2008年8月1日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血压120/80mmHg,L2、L3棘突有压痛,无红肿,双下肢无畸形;右下肢小腿外侧、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肌力4级,左下肢正常。外院腰椎MRI平扫:L2~L3水平后方椎管内示肿块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变边界较清晰,大小4.1×1.1CM,脊髓圆锥周缘血管迂曲扩张,局部椎管无扩大,椎体及附件骨质信号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室管膜瘤。在全麻下行L2、L3全椎板切除,切开黄韧带,剥离黄韧带与硬脊膜,切开硬脊膜,见肿块位于硬脊膜下,大小4.1×2.2×1.1CM,表面有包膜,界限清楚,色灰红,将肿块完整切除。仔细止血,冲洗缝合,放置负压引流管两根,伤口无菌敷料包扎。


病例2女,39岁,以“间断腰痛及下肢疼痛7年,再发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10月12日入院。2012年因腰痛在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微创手术,效果欠佳。无高血压病史。入院血压120/83mmHg,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双下肢肌力正常,双肾区无叩痛。查泌尿系彩超示双肾小结石。本院腰椎MRI平扫检查示T12~L3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图1a),T2WI呈等、高信号(图1b),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大小9.3×2.2×1.8CM。临床诊断:室管膜瘤,肾结石。在全麻下以L1棘突为中心后正中切口,充分显露T11~L5双侧椎板,咬除T12~L3棘突及双侧椎板,切除部分黄韧带,切开硬脊膜,见肿块位于硬膜下,大小8CM×2CM×1.8CM,实性质软,暗红,压迫马尾神经,游离包块后完整切除。将伤口彻底止血,大量双氧水、庆大霉素盐水冲洗伤口,术野留置橡皮引流管两根,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648626692991564.png


2例肿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均排列成巢状、器官样,细胞周围有丰富的纤维血管网包绕(图1d),呈Zellballen样细胞结构。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淡染,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突触素(Syn)(图1e)、嗜铬素(CgA)(图1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56均弥漫阳性,S-100支持细胞阳性,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神经胶质蛋白(GFAP)均阴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3%。病理诊断:副神经节瘤。病例1随访6年,症状消失,无复发。病例2随访13个月,腰痛明显减轻,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图1g)。


讨论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多见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也可见于眼眶、甲状腺、纵隔、肺、腹膜后、子宫,膀胱、椎管等。椎管内的副神经节瘤通常位于终丝和马尾区,因此,也称为CEP,多发生于成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范围13~71岁,中位年龄50岁,也有报道发生于胸椎、大脑幕上。Miller等于1970年首次描述了CEP,当时认为是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室管膜瘤。


Lerman等于1972年首次明确提出了CEP。由于在正常情况下,脑和脊髓内没有副神经节,因此脑和脊髓内发生的副神经节瘤的瘤细胞起源目前仍未明确。多数CEP为散发病例,部分与家族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ⅡA、ⅡB和Ⅲ型、vonHippel-Lindau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和Sturge-Weber综合征有关。CEP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同,大多数(97%)CEP不分泌儿茶酚胺类或者分泌很少,患者通常不会有儿茶酚氨异常增多引起的症状,而早期症状通常为背部疼痛、肌力减退、腰腿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由于早期肿瘤与腰椎的退行性变引起的症状相同,因此,多数患者是肿瘤生长的晚期才确诊。本组病例2早期也在外院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而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可能因早期肿瘤较小,CT平扫难以发现病变而造成误诊或漏诊。


MRI是椎管内病变检查的首选,与脊髓相比,典型CEP在T1WI上通常为低、中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并可见扭曲状的条形低信号,为慢速流动的血液产生的流空效应即“椒盐征”,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说明血运丰富,与病理变化吻合,这是诊断富含血管肿瘤的主要线索,但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血运也较丰富,影像学上与副神经节瘤难鉴别,本组2例影像学均考虑为室管膜瘤。神经鞘瘤也是马尾区常见的肿瘤,当伴有囊性变时,影像学上也易与副神经节瘤混淆。马尾副神经节瘤缺乏特征性的MRI表现,准确的诊断仍依靠术后病理检查,但能明确肿瘤的内部结构和病变范围,对临床医生的手术决策有重要意义。


CEP形态上可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相同,但同时可出现异向分化,有时可伴有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成分,因此,被WHO归类为神经元和混合型神经元-胶质瘤。Pytel等报道1例CEP伴有神经节细胞瘤的成分,免疫表型表达CK,这也可能是CEP区别于其他部位副神经节瘤的特点,同时还表达神经内分泌的标记如CgA、Syn、CD56,S-100在副神经节瘤表达于支持细胞。本组2例无异向分化,也不表达CK。如果肿瘤表达CK,需除外肝细胞肝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等的转移。CEP形态上有时与室管膜瘤非常相似,需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别,室管膜瘤表达GFAP,而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其他富含血管的肿瘤也要排除,如血管瘤型脊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等,均不表达Syn、CgA。


CEP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肿瘤大多具有包膜,如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较好。本组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1例随访6年,无复发,1例随访13个月,未见复发。Mathon等报道了6例CEP,均完整切除,平均随访19个月,均未见复发。但肿瘤有时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破坏椎骨或累及神经根,不能完整切除者,有学者建议术后放射治疗,但能否有效降低复发率尚无定论。目前,CEP相当于WHOⅠ级肿瘤,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