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鼻内镜下鼻腔鼻石取出诊疗分析

2022.4.0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报告


患者,男,26岁。因间断性头痛,持续性左鼻塞伴脓涕20年余,血涕2月余入院。


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脓涕,伴间断性头痛,前额部为主,未作特殊治疗,症状持续存在,嗅觉无明显减退,2个月前开始出现涕中带血,有异味,自行口服抗炎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无改善,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否认鼻异物病史。鼻外观无畸形,鼻中隔左侧偏曲明显,左鼻腔黏脓性涕存留,左鼻腔后部见肉芽样肿物生长堵塞后鼻孔,右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鼻窦CT检查示鼻中隔左侧偏曲,左鼻腔中后段有中心低密度影,外周高密度影,类圆形,左侧上颌窦轻微炎症(图1)。


1649044661541462.jpg


图1 左鼻腔中后段有中心低密度影,外周高密度影,类圆形,左侧上颌窦轻微炎症 a:水平位;b:冠状位


入院初步诊断:①左鼻腔占位(鼻石症可疑);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


于2014年2月8日全麻下手术,0°鼻内镜下见鼻中隔左偏明显,左侧鼻腔中后部见肉芽样新生物包裹黑褐色样物(图2),肉芽样肿物触之易出血,黑褐色物触之质硬,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善左侧鼻腔术野后,见左鼻腔后部肉芽样物及黑褐色物完全堵塞后鼻孔,清理肉芽样物并送病理检查,暴露黑褐色物轮廓,因结石体积较大,完整取出困难,直咬切钳将黑褐色物咬碎后分次取出,见中心部分为笔帽状异物,与鼻窦CT显影符合(图3),结石取出后,内镜下见左下鼻甲表面不光滑,肉芽样物增生,切割动力系统去除干净,缝合鼻中隔切口,可溶性止血纱布贴附手术创面,膨胀海绵双侧鼻腔对称填塞压迫止血,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治疗。


1649044661120461.jpg


图2 术中见左侧鼻腔肿物取出后周围肉芽样组织增生  图3 术中取出的黑褐色鼻石及鼻石核心


术后48h后取出双侧鼻腔内膨胀海绵,左侧鼻腔无明显渗血。术后患者自诉左侧鼻腔通气改善,流涕及头痛症状消失。术后病理检查示鼻腔慢性炎症伴炎性息肉形成。


讨论


鼻石症又称为鼻结石,临床极为罕见。自1654年Bartholi对首例鼻石症病理进行描述至2006年,世界报道约600余例。鼻石以细小异物为核心,鼻腔分泌物、泪液或炎性渗出物中经浓缩分解出的多种无机盐类(如碳酸钙磷酸钙及镁盐等)逐渐沉积于小异物表面,日久形成鼻石。


根据核心的不同,鼻石又分为真性和假性鼻石,以假性居多。以内源性物质为核心的鼻石称真性鼻石,包括碎骨片、血凝块、牙齿、干痂等;假性鼻石的核心多为外源性异物,如纸屑、花生米、橡皮、笔帽等,这些异物存留鼻腔之后未取出,随着长时间无机盐类包绕,形成鼻石,成为假性鼻石。鼻石多发生于下鼻道,亦有报道发生于上颌窦及中鼻道。此患者鼻石位于左侧鼻腔下鼻道后部,因其体积较大,且有典型鼻石核心,所以非常少见。


典型鼻石诊断主要靠鼻镜检查,但结石往往被肉芽组织覆盖,难以作出正确诊断,极易误诊为肿瘤,此时鼻窦CT检查尤为重要,可清楚显示鼻石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侵犯的部位和范围,大的鼻石可压迫邻近骨质,但一般无骨质侵蚀破坏,CT表现分两种类型:有核的鼻石核心为低密度影,周围环绕高密度无机盐影,CT值大于1000Hu,形态不一,边缘毛糙;有时鼻石核心因时间长久而发生变质,不能发现核心,称无核鼻石,CT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影。此病例为中心低密度影,外周高密度影,考虑与异物为空心物有关。


此患者否认鼻腔异物病史,但从术中所见,此患者为假性鼻石,考虑可能为患者童年时期造成异物进入鼻腔后,因中隔左偏致该处狭窄,异物嵌留此处,因症状轻微被忽视,未能及时处理,长期存留鼻腔致鼻石形成,伴鼻石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形成。此病发病缓慢,以异物为基础,危害较大,本患者长期鼻塞伴间断头痛,流脓涕,近期开始出现脓血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对于鼻石病的诊治,有以下几点体会:①对于长期鼻塞、头痛、鼻腔异味、脓涕或血涕患者,除常规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之外,给予鼻窦CT检查,明确诊断,排除肿瘤等疾病;②对于位置较深的鼻石,鼻内镜下手术取出,鼻内镜通过照明、放大图像使得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结构辨别清楚,病变去除彻底,手术效果好;③对于合并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窦开放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避免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