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023.2.07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发病机制

  病变多起于鼻部,亦有首发于腭部、咽部,然后累及鼻部。病变主要位于面中线部位及上呼吸道,以进行性肉芽型溃疡坏死为主。破坏性甚为广泛,可侵及骨和软骨,以致毁容。病理组织行Giemsa染色时,有嗜天青颗粒。镜下细胞形态多样,各种非典型性细胞混合存在。这些细胞以血管为中心、围绕血管而浸润或造成血管壁破坏,形成以往曾称之为“血管中心型淋巴瘤”的血管中心性病变。并可检测到细胞抗原表型为CD56+和CD2+的淋巴细胞。

  临床表现

  Stewart将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表现分为3期:

  前驱期

  为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间歇性鼻阻塞,伴水样或血性分泌物。鼻中隔可出现肉芽肿性溃疡,亦可有鼻内干燥结痂。此期可持续4~6周。

  活动期

  鼻塞加重,有脓涕,常有臭味。全身状况尚可,但食欲缺乏,常有低热。鼻黏膜肿胀、糜烂、溃疡,呈肉芽状,表面有灰白色坏死。多先累及下鼻甲和鼻中隔,随后发展可发生鼻中隔穿孔或腭部穿孔。累及咽部者可见咽黏膜肉芽肿性糜烂、溃疡。此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终末期

  患者衰弱、恶病质,局部毁容。中线部位及其邻近组织的黏膜、软骨、骨质可广泛严重破坏,最后患者全身衰竭,并可出现高热,肝、脾大,肝功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终致死亡。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