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微信文章

行业资讯 | ICH Q5A(R2)新变化重点解读抢先看(1)

微谱科技集团
2023.2.10

引言

2022年10月11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颁布了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最新草案(Draft)ICH Q5A (R2),这是该文件自1999年至今的首次修订,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EMA征意结束日期为2023年2月10日)。

(图源:ICH官网)

随后,11月28日,CDE发布通知,《Q5A(R2):来源于人或动物细胞系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进入第3阶段征求意见,CDE按照ICH相关章程要求,就该指导原则内容及中文译文翻译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本地区征意结束时间为2023年1月20日。

(图源:CDE官网)

本期文章为 #微谱药研院 栏目推出的“ICH Q5A(R2)新版本重点详解”系列首篇,为您对比解析(R2)版本的新增/变化内容,欢迎您留言与我们互动探讨。

变动总览

新版本文件扩展了涵盖范围,即新增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新增了大量文本强调NGS(下一代测序技术)的重要性,阐明可用NGS取代基于细胞的感染性实验,并反复提倡使用NGS代替传统的体内检测方法,以达到减少、去除和改进动物实验的全球目标。病毒清除验证部分重点增加了先验知识运用和连续生产中病毒清除验证的要求;病毒检测部分除了常规的感染性试验和电镜之外,还增加了核酸扩增技术。

在许多定义、表述方面,新版进一步规范了相关阐述,补充/细化了旧版中部分较为简略的内容,进一步向公众说明了部分检测具体方案。

总体来讲,此次更新更多的是对原版本上的一个升级,病毒安全评价的原则仍然没有改变。新增/变动详情如下:

变动详情

01

生物技术产品范围延伸至病毒载体类产品

1.简介(重点变化节选)

本文件涵盖利用重组DNA技术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生产的产品,如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它还涵盖了从体内如腹水内培养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取的产品:有关体内所繁衍细胞测试的特别注意点和附加资料,见附件1。本文件还适用于某些可进行病毒清除,而不会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的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此类产品可能包括使用瞬时转染或从稳定细胞系生成的病毒载体,或使用重组病毒感染生成的病毒载体。还包括病毒载体衍生的重组蛋白,例如,杆状病毒表达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蛋白质亚基和基于纳米 颗粒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此外,该范围还涵盖依赖于辅助病毒,如杆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腺病毒,进行生产的腺相关病毒 (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基因治疗载体。关于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的具体指南见附件7。灭活病毒疫苗和含自我复制因子的减毒活病毒疫苗不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来源于细胞系的生物技术产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存在病毒污染的风险,这种污染在临床上可产生严重的后果。

污染源包括:

一、原细胞系(细胞基质)本身;

二、生产过程(包括重组生产细胞系和/或细胞系建库)中偶然带入的外源病毒。

02

病毒污染物范围扩大,外源病毒引重视

2.潜在的病毒污染源

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污染可来自细胞系的原始来源或来自生产过程(包括重组生产细胞系和/或细胞系建库)中偶然带入的外源病毒。在附件7中讨论了从主病毒种子(Master Virus Seed,MVS)或工作病毒种子(Working Virus Seed,WVS)中可能偶然引入潜在的外源病毒。使用充分表征的细胞库和MVS或WVS可降低病毒污染的风险。此外,用于生产重组蛋白、VLP或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的辅助病毒也被视为工艺相关病毒污染物(见附件7)。

2.1 主细胞库可能存在的病毒

细胞可能存在潜伏性或持续性病毒(如疱疹病毒)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并且这些病毒可从一代细胞直接传给下一代细胞。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可能以组成型表达或意外地表达成感染性病毒。

病毒可通过以下多种途径进入主细胞库(MCB),例如:1)从受感染动物制备的细胞系;2)使用病毒建立细胞系;3)使用受污染的生物试剂(例如用于选择的抗体)或细胞培养的原材料(例如动物或人血清和猪胰蛋白酶);4)细胞处理和建库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2.2 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外源病毒

外源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生产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途径:

1)在细胞培养期间使用受污染的生物原材料或试剂,如动物 血清组分;2)使用病毒或病毒载体(包括其生产中使用的辅助病毒)诱导表达编码目的蛋白的特定基因(见附件7);3)在下游纯化过程中使用受污染的原材料或试剂,例如用于产品选择或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偶联亲和树脂;4)在处方配制中使用受污染的辅料;5)来自环境的污染,包括非生物原材料的储存或细胞培养和培养基处理期间所受的污染。

对细胞培养的参数进行监控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外源病毒污染。制造商应尽可能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人和动物来源的原材料(例如人血清、牛血清、猪胰蛋白酶)。在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情况下,使用动物来源的原材料应基于相应的风险提供文件或资质证明予以支持。包括诸如原产国、组织来源、材料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病毒灭活/去除步骤以及对原材料进行的病毒检测类型等信息。

在可能的情况下,细胞培养基或其他基质的补充处理方法,如伽马辐照、病毒过滤、高温短时杀菌或UV-C辐照可用作额外的病毒风险缓解措施。

有关从细胞系来源的生物技术产品病毒污染的安全性,只有通过实行全面的病毒检测程序并在生产过程中对病毒的去除或灭活作用进行评估,才可能得到确实的保证。

在控制产品病毒污染的安全性时,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衍生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病毒清除步骤可能无法达到与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相同的有效性。因此,控制生物技术产品的潜在病毒污染,需要严守以下三条互补的原则:

(1)选择并对细胞系和其他原材料(包括培养基组分)进行检定,确保其不含非预期感染性病毒;

(2)评估生产工艺清除感染性病毒的能力;

(3)在生产的适当步骤对产品进行测试,确保产品未受感染性病毒的污染。

系列解读(1)小结

ICH Q5A新版本针对近些年新出现的产品类型、检测方法和生产方法做出了修订,增加了原本的涵盖范围,特别是强调了NGS在病毒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弱化动物实验,减少动物实验是后续的“全球目标”。

同时,相比于病毒检测内容的增改,病毒清除灭活验证的内容则做了大幅度改动,不仅由原本经典的5个“Case”(案例)增加为6个,引入大篇幅的连续生产中病毒清除灭活验证的原则和要求,且反复提及先验知识在病毒灭活清除中的重要性,详情请关注“ICH Q5A(R2)新版本重点详解”系列之(二)。

如有需要,欢迎您致电/信息垂询:

【V·BSC】

微谱生物安全研究平台

技术支持电话:

19941850819

03

V·BSC微谱生物安全研究平台是集生产与检定用细胞基质质量控制、生物制剂病毒清除工艺验证、病毒载体表征、细胞与病毒建库生产等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生物安全研究平台。我们已取得BSL-2实验室认证,并先后荣获ISO9001、CMA、CNAS等资质认可,服务能力涵盖病毒清除工艺验证、微生物相关检测(无菌检查,分枝杆菌检查,支原体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内外源病毒因子检查(逆转录病毒检测、牛源性病毒、猪源性病毒、种属特异性病毒检查)等数十项,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病毒清除验证和细胞库检定完整能力布局的服务平台之一。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