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3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336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23

1 术语和定义 2 原料要求 3 加工条件 4 加工设备 5 加工工艺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tieguanyin black tea processing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6
实施
2022-05-26

本文件规定了万峰春茶早茶的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种植、采摘、加工、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Wanfeng Spring Tea Part 6: Morning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09

本文件规定万峰春茶包装标识及储运的术语和定义、采后管理、储前准备、标志与标签、包装、储藏等的技术要求。

Wanfeng Spring Tea Part 10: Packaging Labeling an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pecification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09

1术语和定义 2 产品等级 3 技术要求 4 检验方法 5 检验规则 6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Tieguanyin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26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潮州市凤凰山脉范围内,由树龄百年及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鲜叶加工制作而成的凤凰古树茶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加工工艺、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3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NY/T 288  绿色食品 茶叶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测规则 DB4451/T 1  地理标志产品 凤凰单丛(枞)茶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123号令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凤凰古树茶 Fenghuang Centuries-Old Tree Tea 凤凰古茶树属于栽培型古茶树,在潮州市凤凰山脉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繁育,树龄达到百年及以上的栽培型茶树。凤凰古树茶按照传统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自然花(果)香及丛韵、蜜韵的乌龙茶,选用凤凰水仙群体种及凤凰水仙分离、育成的品系、品种,其成品茶包括黄栀香、芝兰香、玉兰香、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来香和茉莉香等香型。 4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范围限于凤凰山脉的潮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且经潮安区凤凰镇人民政府编制的《凤凰单丛茶古茶树丛谱》收录的具识别编号,树龄达到百年及以上的栽培型茶树资源,参见附录A。 5 加工工艺 按 DB4451/T 1的规定执行。  6 质量要求 6.1 感官要求 6.1.1 通用要求  无异味,无霉变,无劣变,不着色;成品茶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不得夹杂非茶类物质。 6.1.2 感官等级要求 按感官指标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各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感官等级要求(见表) 6.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见表) 6.3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  6.4 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NY/T 288的规定。 6.5 净含量 应符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感官指标 按DB4451/T 1的规定执行,对照本文件表1审评。 7.2 理化指标 7.2.1 水分 按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7.2.2 粉末 按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7.2.3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7.2.4 粗纤维 按GB/T 8310 的规定执行。 7.2.5 茶多酚 按GB/T 8313 的规定执行。 7.2.6 总灰分 按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7.3 污染物限量 按GB 2762 的规定执行。  7.4 农药残留限量 按NY/T 288的规定执行。  7.5 净含量 按JJF 1070 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按DB4451/T 1的规定执行。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9.1  标志 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9.2  标签 9.2.1  产品名称应标明“凤凰古树茶”。标签应符合GB 7718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并标明质量等级。 9.2.2  产品包装需标示古茶树资源在《凤凰单丛茶古茶树丛谱》收录的识别编号。 9.3  包装 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味、防潮,包装密封,包装材料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  9.4  运输 按DB4451/T 1的规定执行。  9.5  贮存 按DB4451/T 1的规定执行。  9.6  保质期 按DB4451/T 1的规定执行。 附 录 A (资料性) 《凤凰单丛茶古茶树丛谱》(见图)

Fenghuang Centuries-Old Tre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4-25

凤凰乌岽单丛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凤凰单丛茶核心产区乌岽行政村范围内的凤凰乌岽单丛茶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加工工艺、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3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NY/T 288  绿色食品 茶叶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测规则 DB4451/T 1  地理标志产品 凤凰单丛(枞)茶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123号令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凤凰乌岽单丛茶 Fenghuang Wudong Dancong Tea 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乌岽行政村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凤凰水仙分离、育成的品系、品种,按照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自然花(果)香及丛韵、蜜韵的乌龙茶,其成品茶包括黄栀香、芝兰香、玉兰香、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来香和茉莉香等香型。 4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范围限于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乌岽行政村范围内种植加工的凤凰单丛茶产品,具体适用范围参见附录A。 5  加工工艺 按 DB4451/T 1 的规定执行。  6  质量要求 6.1  感官要求 6.1.1  通用要求  应无异味,无霉变,无劣变,不着色;应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不得夹杂非茶类物质。 6.1.2  感官等级要求 按感官指标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各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感官等级要求(见表) 6.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见表) 6.3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  6.4  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NY/T 288 的规定。 6.5  净含量 应符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感官指标 按DB4451/T 1 的规定执行,对照本文件表1审评。 7.2  理化指标 7.2.1  水分 按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7.2.2  粉末 按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7.2.3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7.2.4  粗纤维 按GB/T 8310 的规定执行。 7.2.5  茶多酚 按GB/T 8313 的规定执行。 7.2.6  总灰分 按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7.3  污染物限量 按GB 2762 的规定执行。  7.4  农药残留限量 按NY/T 288 的规定执行。  7.5  净含量 按JJF 1070 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按DB4451/T 1 的规定执行。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9.1  标志 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9.2  标签 产品名称应标明“乌岽单丛茶”或“凤凰乌岽单丛茶”。标签应符合GB 7718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并标明质量等级。  9.3  包装 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味、防潮,包装密封,包装材料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  9.4  运输 按DB4451/T 1 的规定执行。  9.5  贮存 按DB4451/T 1 的规定执行。  9.6  保质期 按DB4451/T 1 的规定执行。 附 录 A (资料性) 本标准适用范围(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乌岽行政村区域)(见图)

Fenghuang Wudong Dancong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4-25

本文件规定了万峰春茶白茶的术语和定义、等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Wanfeng Spring Tea Part 9: Whit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09

本文件规定了万峰春茶红茶的术语和定义、等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Wanfeng Spring Tea Part 8: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09

本文件规定了万峰春茶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及实物标准样、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Wanfeng Spring Tea Part 7: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09

本文件规定了万峰春茶加工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扁形茶加工、卷形茶加工、工夫红茶加工等技术要求。

Wanfeng Spring Tea Part 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cessing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5
实施
2022-05-09

规定了新会陈皮感官评定的术语和定义、评定规则、评定、感官评定指标。

Sensory evaluation for Xinhui chenpi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3-24
实施
2022-04-15

规定了新会陈皮干仓仓储术语和定义、仓储环境、原料要求、仓储技术、安全防范和溯源管理。

Dry warehous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Xinhui chenpi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3-24
实施
2022-04-15

1、按“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理条整形→冷却回潮→烘干→冷却回潮→提香足干→整理”工艺加工而成的条形绿茶。 2、按感官品质分为三个级:贡芽、玉芽、云芽。

Xishi Shijian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3-18
实施
2022-03-19

本文件规定了客家清香型绿茶的术语与定义、鲜叶原料、加工条件、加工工艺、质量管理和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以广东河源、梅州、海丰等客家区域种植的小叶种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的客家清香型绿茶的加工生产。

Technical code for processing of Hakka faint scented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3-15
实施
2022-03-17

本文件规定了客家花香型红茶的术语与定义、鲜叶原料、加工条件、加工工艺、质量管理和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客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生产。

Technical code for processing of Hakka floral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3-15
实施
2022-03-17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适用于永川秀芽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设备、关键工艺及作业参数。 本文件适用于永川区永川秀芽名优绿茶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成为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18204.21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   术语和定义 3.1永川秀芽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永川秀芽名优绿茶加工技术是指按照永川秀芽工艺流程,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加工出满足永川秀芽名优绿茶品质要求和卫生标准的茶叶加工工艺技术。 4  要求 4.1 厂区 4.1.1 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4.1.2 茶叶加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用水应达到GB 5749 的要求。 4.1.3 厂区设计、建造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消防法》的要求。 4.1.4 厂区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4.1.5 厂区应当清洁、平整、无积水;厂区的道路应用水泥、沥青或砖石等硬质材料铺成,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4.1.6 生活区、生产区应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5 m 以外,并便于清扫、保洁,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 4.1.7 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排污沟渠应为密闭式,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 4.2 生产车间 4.2.1 生产车间或生产场地应当清洁卫生;车间进口处应设更衣室,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清毒、杀菌、干手设备或用品。更衣室与车间设通道。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4.2.2 土生产车间的高度应符合茶叶生产的要求,层高不低于4 m;车间应多开门窗,开的门窗面积以占门窗所在墙总面积的35%~40%为宜,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排水状况良好;墙壁应当使用浅色无毒材料覆涂;房顶应无灰尘;位于洗手、更衣设施外的厕所应为水冲式。 4.2.3 厂房和设备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各工序应减少迂回往返,避免交叉污染。 4.2.4 生产车间内光线充足,照度应满足生产加工要求。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一般作业场所的光线应保持在100 lx 以上,加工车间照度应达500 lx以上。 4.2.5 车间应按生产加工需要设置物流通道(或物料口)。相连车间之间的物流通道可以与人流通道合并设置。物流通道(或物料口)与外界应有门、护栏等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无关外物直接进入车间。设置物料口时,应符合茶叶生产实际需要。 4.3 库房 4.3.1 库房应当整洁,地面平滑无裂缝,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等设施。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库房内应建低温、低湿、封闭式茶叶贮存冷库。要求冷库温度不超过10 ℃,湿度控制在60%以下。冷库内保持空气畅通。 4.3.2 半成品仓库可与茶叶成品仓库合并设置,也单独设库存放。 4.3.3 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存良好,一般应离地、离墙存放,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4.4 生产设备 4.4.1 企业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4.4.2 直接接触茶叶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与茶叶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4.4.3 茶叶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在使用润滑油、机油等溶剂进行保养时,应设置专门的添加区,与产品生产隔离,避免污染。 4.4.4 加工设备的炉灶、供热设备应布置在生产车间墙外;需在生产车间内添加燃料,应设搬运燃料的隔离通道,并备有燃料贮藏箱和灰渣贮藏箱。尽量采用电、天然气、柴油作燃料,少用或不用木材、煤作燃料。 4.4.5 高噪声设备应安装在车间外或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车间内噪声不得超80dB。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 4.5 人员 4.5.1 企业负责人应了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4.5.2 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的食品生产知识。 4.5.3 企业的技术人员应掌握茶叶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4.5.4 企业生产加工人员上岗前需经过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并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 4.5.5 企业生产加工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穿戴工作衣帽进入生产车间,进入包装、精制车间需戴上口罩,不在车间里吃喝,不佩带首饰等饰品进行生产操作。 4.6 原料及处理 4.6.1 茶鲜叶质量。川秀芽鲜叶要求采摘茶树一芽一叶,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清洁卫生。 4.6.2 茶鲜叶盛装、运输、贮存。采摘的茶鲜叶选用透气性好的采茶专用茶篓盛装。茶鲜叶及时用专用篾篓装运,及时摊放,场地通风,避免阳光直射,适时轻翻,使之均匀失水。 4.7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4.7.1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初揉—— (烘二青——复揉)——解块——做形——干燥。 4.7.2 技术要求 4.7.2.1 摊放。鲜叶采摘后,分级分批依次摊放在通风、洁净、无异味的摊凉网、摊凉平台或摊凉机,摊放厚度3 cm~10 cm,每隔2h左右轻翻一次,一般摊放4 h~8 h 后开始炒制。 4.7.2.2 杀青。鲜叶杀青可采用滚筒杀青机或汽热杀青机或热风杀青机。杀青适度标准为:叶色暗绿,折梗不断,手握成团,抛之即散,茶香明显,无焦边糊叶。 表 1  滚筒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h) 杀青时间(S)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30型 25~30 75~80 中心温度120~140℃ 出口温度80~100℃ 40型   30~35 80?~90     60型 50~60 120~150     80型 80~120 150~200    表 2  热风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h) 杀青时间(S)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6CSF-80 100~150 80~150 250~350℃ 80~90℃ 6CSF-100 50~500 80~120   表 3  汽热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蒸汽杀青时(S) 热风时间(S) 蒸汽温度 热风温度 6CZS-150型 40~60 60~70 120~140℃ 150~180℃ 6CZS-50型 40~60  55~65   4.7.2.3 冷却。杀青叶应及时冷却,可采用冷却输送机、风扇等冷却杀青叶。 4.7.2.4 初揉。一般选用盘式揉捻机进行揉捻。选用不同型号揉捻机进行初揉捻时,其参数见表 4。 表 4  揉捻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 轻揉捻时间(min) 中揉捻时间 重揉捻时(min) 松揉捻时(min) 6CR-35 8 5 5 3 5 6CR-40 10 5 6 4 5 6CR-45 20 6 6 5 6 6CR-55 40 10 10 8 6 6CR-65 50 15 10 10 8 4.7.2.5 烘二青。一般采用烘干机烘二青,其作业参数如下表 5。也可采用 6CHT-100 动态烘干机,温度90 ℃~110 ℃,时间 5 min~7 min,投叶量10 kg/min~20 kg/min。 可根据选择特性及品质要求选择是否烘二青。 表 5  链板式烘干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 上烘厚度(cm) 中上烘温度(℃) 上烘时间(S) 6CH-4烘干机 50-60 1-2 110-120 5-7 6CH-6烘干机 80-100 1.5-3 110-120 6-8 6CH-10烘干机 120-150 2-3 100-120 7-9 6CH-20烘干机 200-250 3-5 100-120 8-10 4.7.2.6 复揉。一般选用盘式揉捻机进行揉捻。选用不同型号揉捻机进行初揉捻时,其参数见表 6。 表 6  揉捻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 轻揉捻时间(min) 中揉捻时间 重揉捻时(min) 松揉捻时(min) 6CR-35 9 6 6 4 6 6CR-40 12  7 6 5 6 6CR-45 16  7 7 6 8 6CR-55 35 10 12 8 8 6CR-65 50 12 15 10 8 4.7.2.7 解块。采用茶叶解块机、解块筛分机对复揉叶进行解块。 4.7.2.8 做形。可采用 6CLZ-60、80 茶叶振动理条机,工艺参数见表7。 表 7  理条机理条工艺参考表 机型 槽温(℃) 投叶量/锅(kg/锅) 时间(min) 6CLZ-60型振动理条机 80-100 1.5-2.0 9-13 6CLZ-80型振动理条机 90-110 3.0-4.0 9-13 4.7.2.9 干燥。采用连续烘干机,分2次~3次烘干至含水量低于7%。其初始烘干工艺参考值如下表8。 表 8  烘干工艺参考表 机型    台时产量 厚度(cm) 温度(℃) 时间(S) 6CH-4烘干机 60-80 1.5-2.5 110-115 5-7 6CH-6烘干机 80-100 20.-3.5 100-115 6-8 6CH-10烘干机 150-180 2.5-4.0 100-115 7-9 6CH-20烘干机 240-280 3.5-5.0 110-115 8-10

Yongchuan Xiuya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2-01
实施
2022-11-01

5 扦插育苗 穗条选择   应选择品种纯正、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茉莉花植株,剪取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春季剪枝时,应注意去除越冬冻伤枝条。 苗圃 5.2.1 基本要求   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气候和土壤应满足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第145号公告要求。 5.2.2 苗圃准备   苗圃宜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的地块;苗圃土壤质地宜选沙壤土、壤土,pH值5.5~6.5,扦插前深翻土地40 cm~50 cm深,剔除杂草,施入腐熟堆肥拌匀,整平做厢,厢面宽100 cm~120 cm,厢间距30 cm,厢沟深坡地15 cm~20 cm、平地20 cm~30 cm。苗圃四周要设排灌沟,排水沟应比厢沟低15 cm。 扦插 5.3.1 插穗的选择和剪法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和冻伤的木质化穗条,剪成12 cm~15 cm,具有3个叶节的插穗,上剪口倾斜度为40°~50°,离节芽1 cm~2 cm,下剪口要平滑,离节芽1 cm~1.5 cm,剪时应防止撕裂和损伤腋芽。 5.3.2 扦插时间      春插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是犍为茉莉花区茉莉花扦插育苗最适宜时期;秋插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5.3.3 插穗的处理      扦插前将穗条用萘乙酸或吲哚乙酸等生根剂50 mg/L浓度浸3 h~5 h,浸渍好的插穗再用杀菌剂消毒3 min~5 min。 5.3.4 扦插方法     扦插前先将苗圃浇水湿透,待土稍干,盖上黑色可降解地膜即可扦插。插条按行距8.0 cm~10 cm,株距3 cm,插入深度以露一节腋芽在厢面为宜,2 cm~2.5 cm。边扦插边压实表土,插后浇透水并遮阴。 苗圃管理 5.4.1 遮阴管理     苗圃应及时搭架遮阴,搭架高70 cm~80 cm,遮阳网以遮阳度70%密度为宜,待茉莉插穗生根成活后,应拆除遮阳网。 5.4.2 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酌情浇水,保持苗圃湿润状态。雨天注意清沟排水。 5.4.3 肥料管理     插穗生根发芽后,前期可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每半个月一次。待长出3片~5片叶片后,可施浇薄粪水,或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0.2%尿素混合液浇施。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5.4.4 除草     应及时人工拔除杂草,除草后应及时浇水。 5.4.5 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原则,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 苗木出圃       插穗扦插3个月以后,苗高20 cm以上,根系发达即可出圃定植。

Qianwei Jasmine Cutt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CS
65.020.20
CCS
C153
发布
2022-01-28
实施
2022-01-28

6 要求 基本要求 自然环境、茶树和茉莉花品种、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应满足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犍为茉莉茶使用管理规则要求。 原料要求 6.2.1 鲜花 成熟、饱满、洁白、含苞待放。无劣变、无污染。各等级产品窨制过程中的配花量参见附录B。 6.2.2 茶坯 茶坯应符合GB/T  14456.1的规定。犍为茉莉茶质量等级对应茶坯嫩度要求见表1。               表1  犍为茉莉茶质量等级对应茶坯嫩度       茶坯等级                       嫩度标准 特种茉莉茶 以一芽一叶初展以上为主,一芽一叶含量少于20%。        特级 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一芽二叶含量少于30%。        一级 以一芽二叶为主,同等嫩度对夹叶少于30%。 感官要求 6.3.1 感官品质要求见表2。 表2 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形状) 整碎 净度 色泽 茉莉花干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种茉莉茶 扁形、卷曲形、针形、条形、珠形或其它特殊造型 匀整 洁净 黄绿或黄润 洁白、尚完整 清香鲜灵持久 鲜浓醇爽 浅黄或黄绿明亮 细嫩、芽形匀整、花瓣洁白 特级 紧细、带毫、有峰苗 匀整 洁净 绿黄润 黄白 清香鲜醇 浓醇 黄亮 细嫩显芽、花瓣白亮 一级 紧结 匀整 净 绿黄尚润 黄白欠匀 浓尚鲜 浓尚醇 黄明 嫩匀黄绿、花瓣黄白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3。 表3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特种茉莉茶    特级、一级 水分/(g/100g)                   ≤ 7.0 7.5 总灰分/(g/100g)                 ≤ 6.5 6.5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4 32 碎茶(质量分数)/%               ≤ 3.0 5.0 粉末(质量分数)/%               ≤ 1.0 1.0 茉莉花干(质量分数)/%           ≤ 3.0 4.0 食品安全指标 6.5.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6.5.2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ollective Trademark Qianwei Jasmin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1-28
实施
2022-01-28

5 加工工艺流程 茶坯处理→鲜花养护→窨花→通花→收堆续窨→起花→烘焙→转窨→提花→择花→炒花→匀堆装箱(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图 6 加工技术要求 茶坯处理 待窨茶坯应先经过烘焙处理,烘焙温度为100 ℃~120 ℃,水分含量4.5%~5%。烘焙后应及时摊晾冷却,待茶坯堆温不高于室温3 ℃时即可付窨。 鲜花养护 鲜花进厂后,及时薄摊散热,摊晾厚度4 cm~8 cm,待花温降至室温时,收堆升温促进鲜花开放,堆厚20 cm~30 cm,待堆心温度达到40 ℃临界温度时,薄摊散热,经过反复摊、堆,至60%鲜花含苞欲放时,用3 目筛筛去青蕾、花蒂等。当花堆中90%花蕾开放呈虎爪状,进行窨制。 窨花   将待窨的茶坯平铺地板上。按照各级别茉莉花茶的窨次与配花量(参见附录A),将茶坯与鲜花充分拌匀,堆放,茶花拌和应快速,窨堆厚度20 cm~35 cm,特种茉莉花茶窨堆宜低,等级茉莉花茶窨堆稍高;一窨窨堆宜高,随后窨堆逐窨次降低;气温高时窨堆宜低,气温低时窨堆宜高;窨堆宽度150 cm~200 cm。最后将预留的茶坯均匀地撒在拌和好的茶堆上,厚度0.3 cm~0.5 cm。 通花 窨制4 h~5 h,当堆温至45 ℃~48 ℃时,及时将窨堆散开、薄摊,厚度5 cm~10 cm,当堆温快速降至不高于室温3 ℃,要求快速、通透、通匀。一窨通花温度可高,以后窨次通花温度可每窨次降低1 ℃。 收堆续窨 通花堆温降至不高于室温3 ℃时,收堆续窨。堆高20 cm~25 cm,续窨时间一般6 h。如夏季气温过高,堆温再次达到45 ℃以上时,应进行二次通花。 起花 续窨完成后,用3 目~4 目的筛将茶、花分离。 烘焙 起花后的茶坯应及时烘焙,减少花香散失,烘焙温度100 ℃~130 ℃,一窨温度高,逐窨次降低;烘焙时摊叶厚度1.5 cm~2.5 cm,在烘时间8 min~12 min;烘焙后含水率应比窨前增加1%左右,如需提花和炒花的茶坯含水量应控制在6.5%~7.0%,直接出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出厂标准,烘焙后的茶坯应及时摊晾。 转窨 多窨次窨制,按照各窨次配花量(参见附录A),重复6.3~6.7的工序。 提花 应选择晴天饱满成熟的优质茉莉鲜花,鲜花开放度达到90%以上(花蕾开放呈虎爪状和盘状),根据茶叶的容重和提花前的含水率,参见附录A表2配花量,提花时间5 h~7 h。起花后花茶含水率应控制在7%~7.5%以内,并及时用16 目~24 目筛割去碎末茶,匀堆装箱。 择花 鲜花进厂,将含苞待放的鲜花用人工或拆花机械择去花蒂(花梗),薄摊养护,当花堆中花蕾80%开放至虎爪状,进行窨制炒花。 炒花 将养护好的择去花蒂的鲜花,参见附录A表1配花量拌和窨制2 h后,将窨好的花和茶一并放入炒锅,锅温为80 ℃~100 ℃,炒花时间8 min~12 min,出锅摊晾,含水率至6.5%~7.5%为宜。注意鼓风排湿。将炒制好的花茶摊晾冷却,用16 目~24 目筛割去碎末茶后进行装箱。 压花 起花后的花渣窨制低档茶,压花工艺与茉莉鲜花窨制过程相同,要求随起随压,拌和均匀,花渣用花量每100 kg茶坯配花渣50 ㎏~60 ㎏,窨堆厚度35 cm~45 cm,时间5 h~7 h后起花。起花后及时干燥。

Qianwei jasmine tea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1-28
实施
2022-01-28

6 要求 基本要求 自然环境、茶树和茉莉花品种、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应满足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第145号公告规定。 原料要求 6.2.1 鲜花及配花量 成熟、饱满、洁白、含苞待放。无劣变、无污染。各等级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的配花量参见附录B。 6.2.2 茶坯 茶坯应符合GB/T 14456.1的规定。犍为茉莉花茶质量等级对应茶坯嫩度见表1。 表1  犍为茉莉花茶质量等级对应茶坯嫩度    茶坯等级                    嫩度标准 特种茉莉花茶 以一芽一叶初展以上为主,一芽一叶含量少于20%。 特级 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一芽二叶含量少于30%。 一级 以一芽二叶为主,同等嫩度对夹叶含量少于30%。 感官品质要求 感官品质要求见表2。 表2 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形状) 整碎 净度 色泽 茉莉花干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种茉莉花茶 扁形、卷曲形、针形、条形、珠形或其它特殊造型 匀整 洁净 黄绿或嫩黄润 黄白、完整 熟香鲜灵、韵味显露 鲜醇甘爽 黄绿明亮 细嫩、芽形匀整、花瓣洁白 特级 紧结有峰苗带毫 匀整 洁净 绿黄润 黄白、润 熟香韵味 鲜醇尚甘 黄绿明亮 细嫩显芽、花瓣白亮 一级 紧结 匀整 净 绿黄尚润略带灰 黄白尚完整 浓尚鲜有韵味 浓尚醇 黄绿尚明亮 嫩匀黄绿、花瓣白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 3                                                            表3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特种茉莉花茶 特级、一级 水分/(g/100g)                    ≤ 7.0 7.5 总灰分/(g/100g)                ≤ 6.5 6.5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4 32 碎茶(质量分数)/%               ≤ 3.0 5.0 粉末(质量分数)/%                ≤ 1.0 1.0 茉莉花干(质量分数)/%            ≤ 3.0 4.0 食品安全指标 6.5.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6.5.2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净含量 应符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Qianwei jasmin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1-28
实施
2022-01-2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