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1

2022.1.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原因及处理



近20年来,随着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颅底肿瘤可经口、经鼻或经上颌窦等天然通道于内镜下成功切除,其手术效果堪比开颅手术,而手术损伤明显降低。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鼻窦炎和脑脊液鼻漏,尤其是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缺损、蛛网膜下隙甚至第三脑室广泛开放形成的高流量脑脊液鼻漏(HFCSFR)可以导致颅内感染、颅内积气、脑积水等严重后果,故术后能否达到颅底重建已成为内镜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

 

随着多层组织重建、带蒂组织瓣等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处理不当仍易造成严重后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开展内镜颅底手术以来共完成400余例,其中52例术中发生高流量脑脊液鼻漏,47例于术中同期完成颅底重建,仅5例重建失败,笔者拟对此5例患者的手术经过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修复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对神经外科同道减少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有所裨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病例,于术中均发生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且首次修补失败,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9-59岁,平均46.20岁。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Rathke嚢肿1例、鞍区蛛网膜嚢肿1例、垂体瘤侵入第三脑室1例、中后颅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鞍上-第三脑室颅咽管瘤1例;其中4例经鼻蝶入路分别切除垂体Rathke嚢肿、鞍区蛛网膜嚢肿、侵入第三脑室的垂体瘤和鞍上-第三脑室颅咽管瘤,1例经唇下-上颌窦入路切除中后颅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

 

1.2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

 

1.2.1首次修补术

 

采用HOPKIN0°和30°内镜(德国Karl Storz公司)分别经鼻蝶(4例)或唇下-上额窦(1例)入路行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

 

(1)经鼻蝶入路(4例):参照文献方法,切开鞍底硬脑膜,开放鞍上池(3例)、同时开放鞍上池和第三脑室(1例),显露肿瘤并切除。根据术中硬脑膜缺损范围,分别以自体中鼻甲黏膜瓣+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例)、可吸收人工硬膜+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例)、自体脂肪片+自体阔筋膜+自体中鼻甲骨片+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例)或自体脂肪片+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例)等方式进行多层颅底重建,蝶窦腔内以适量明胶海绵填塞,双侧鼻腔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2)经唇下-上颌窦入路(1例):以尖牙窝为中心,作2 cm的齿銀黏膜切口,于上额窦前壁开窗1.50 cm×1.50 cm,进入上颌窦腔;磨除上颌窦后璧,分离保护翼腭窝内神经血管,充分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肿瘤经骨质吸收的岩骨尖向颅后窝生长,切除肿瘤后上颌窦与颅后窝桥前池和环池沟通,采用人工硬膜封堵扩大的Meckel腔和海绵窦外侧壁形成的筒状窦道内口,颅底硬脑膜外覆盖人工硬膜,再以明胶海绵固定;上颌窦腔内填塞碘仿纱条以固定修复硬脑膜,压迫术区止血,经上颌窦内下壁造口置入下鼻道,便于术后拔出;上颌窦前壁骨瓣复位固定,缝合齿龈黏膜。

 

5例患者术后早期鼻腔渗液,怀疑脑脊液鼻漏遂行腰大池引流术,3-5d症状无改善,于术后7-10d拔出鼻腔碘仿纱条,鼻腔渗液明显,明确诊断为术后脑脊液鼻漏并行二次修补术。

 

1.2.2二次修补术

 

本组5例患者均于首次手术后1周进行二次修补术,手术入路与前次相同。手术探查颅底修复组织,定位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之漏口并查找首次修补失败原因,术中可见1例中鼻甲黏膜瓣与硬脑膜愈合不佳,1例人工硬膜吸收合并鼻中隔黏膜瓣坏死,1例内层人工硬膜吸收、外层人工硬膜与颅底硬脑膜愈合不佳,1例阔筋膜移位未能完全覆盖颅底硬脑膜缺损,1例脂肪片液化合并鼻中隔黏膜瓣部分坏死。二次修补术仍依据“多层组织重建+带蒂组织瓣”修复原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分别以自体脂肪片+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例)、自体脂肪片+自体阔筋膜+对侧自体鼻中隔黏膜瓣(1例)、自体脂肪片+自体阔筋膜(1例)和自体脂肪片+原自体阔筋膜+原自体鼻中隔黏膜瓣(2例)等方式重建颅底,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7d二次修补术后1-2周复查头部MRI以观察肿瘤切除和颅底愈合情况,出院后每3-6个月门诊复诊。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