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胃脉管瘤病例报告

2022.3.0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


患者  男性,28 岁。 因 “进食后上腹胀痛 1 年余”于2016年7月 29 日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无手术史。体格检查及直肠指检未见异常。 行胃镜检查示: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肿物,见图 1。 超声内镜示:胃窦部可见隆起性肿物,大小为3.0cm×2.0cm,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见图 2。胃多排三期增强 CT 示:胃窦部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向胃腔内突出,边界清晰,大小为 2.6cm×2.0cm,边缘见稍高密度影环绕,似与邻近胃黏膜相延续,强化程度相仿,内部CT值=10 Hu,未见强化,胃壁浆膜层光整,见图 3。 影像诊断:胃窦部腔内结节状囊性密度影。术前诊断为胃窦囊性肿物。遂于 8月1 日,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示:肿物位于胃窦后壁,腹腔其他脏器未见异常,遂行胃肿物局部切除。 术后病理示(苏木精-伊红染色):黏膜下层及肌层内可见管腔,大小不一的淋巴管和血管。病理诊断:胃脉管瘤合并黏液腺体异位,见图 4。 免疫组化示:CD34 阳性、D2-40 阳性,见图 5。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进食、排气排粪正常,于8月7日出院。


1646574330895154.jpg


讨论


脉管瘤(vascular tumor)发病率为 0.12%~0.28%,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一类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少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是血管瘤(hemangioma)和淋巴管瘤(lymphangioma)的合称。 临床上以单纯血管瘤或单纯淋巴管瘤多见,而混合性脉管瘤较少见。 多器官发生的脉管瘤可称为脉管瘤病。由于该类肿瘤相关研究及文献较少,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消化道脉管瘤临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被漏诊或误诊。脉管瘤是良性肿瘤,通过外科手术可达到治愈。 由于胃脉管瘤临床上较为少见, 因此必须与形态相似的肿瘤行鉴别诊断。(1)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富于血窦,瘤细胞大小一致,很容易与血管球瘤混淆,但类癌多位于黏膜下,细胞异型性较大,染色质较粗且深染,胞质也不如血管球瘤丰富,红染。 免疫组化检查,胃类癌细胞常为 Chro-mograina、CK及NSE阳性。(2)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GIST是一种不成熟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增殖,常位于黏膜下,以梭形细胞为主,厚壁血管常见。Miettinen 等认为本病 CD34 阳性率高。(3)上皮样平滑肌肿瘤:上皮样平滑肌瘤来源于平滑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平滑肌瘤,形态学变异比较大,细胞呈圆形、卵圆形上皮样,也可呈梭形、短梭形,两者有时有移形。 主要表达波形蛋白和一些肌源性的标志物,如肌动蛋白、SAM、结蛋白等。(4)血管外皮瘤:多位于腹膜后和肠系膜,细胞多为梭形或卵圆形,发生于胃的罕见,免疫组化 SMA多数为阴性或弱阳性。诊断血管外皮瘤必须除外血管丰富的其他肿瘤。 (5)血管球瘤:是由血管球细胞构成的具有器管样结构的肿瘤。 血管球瘤好发于指甲床下,常见于手掌、腕部、前臂和足,也可见于鼻腔、气管、肺、食管、胃、结肠、直肠等处。 原发于胃的血管球瘤极为少见。(6)副节瘤:多位于腹膜后,肠系膜或网膜,胃肠道少见,瘤细胞呈器官样,实性或巢团状排列,而外皮瘤样结构不明显。 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 Syn、CGA 阳性,支持细胞 S100 阳性。(7)淋巴瘤">恶性淋巴瘤: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弥漫排列,似胃肠道血管球瘤,但淋巴瘤多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高倍镜下瘤细胞核膜多数不光滑,有裂隙或凹陷。 免疫组化 LCA、CD20 或 CD45RO 阳性,而 SMA 阴性。


本病例术前检查未明确诊断, 术后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为混合性脉管瘤。 胃脉管瘤诊治的关键在于术前检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尽可能于术前确定手术方式。 术前可采用增强CT、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等协助明确病变大小及初步判定病变性质,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