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以腹膜炎为首发表现川崎病病例报告

2022.3.1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川崎病(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本病主要累及全身中等血管,尤以冠状动脉受累最为严重,并且可发生于病程任一时期,以腹膜炎为首发表现的KD较为罕见,极易发生误诊而延误治疗。


1.病例资料


患儿女,8岁,2015年4月因腹痛2d、发热1d入天津市第二儿童医院,呈中高热,弛张热型。自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腹胀,无呕吐、腹泻。病程中有尿频,无排尿疼痛。查体:体温38.5℃,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反应欠佳,呼吸平稳,无发绀,无皮疹,结膜无充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唇红,无皲裂,舌淡红,双肺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稍胀,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麦氏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卡痕无红肿。辅助检查:腹部B超:局限性肠壁水肿,广泛肠管扩张,腹腔积液(少量);血常规:血红蛋白139g/L,白细胞14.07×109/L,中性粒细胞0.95,淋巴细胞0.03,血小板199×109/L,C反应蛋白(CRP)96mg/L;尿常规:白细胞+/HP;超声心动未见异常。住院后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住院第2天仍诉腹痛,查体:腹部广泛压痛,右下腹为著,伴肌紧张。腹平片示肠管动力性改变,腹脂线消失,腹CT示广泛肠管扩张,肠壁增厚,伴气液平面,肠间隙模糊,盆腔积液。行腹部穿刺抽出黄绿色液体,腹腔积液检查符合渗出液,腹腔积液病原学检查阴性,诊断腹膜炎。改予头孢派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抗感染,仍有反复高热,持续腹痛,并出现口唇干红和杨梅舌。住院第3天出现结膜充血,躯干及会阴部出现红色皮疹,不伴痒感。住院第4天复查血CRP,升至166mg/L,结合患儿发热5d病史,伴随皮疹、结膜充血、口唇干红、杨梅舌,疑诊KD。予丙种球蛋白(IVIG)2g/kg及地塞米松0.3mg/(kg•d)抗炎治疗,住院第5天体温正常,腹痛缓解,腹肌紧张逐渐减轻,复查血常规,白细胞、CRP逐渐降至正常,皮疹逐渐消退,复查B超,肠壁无增厚。激素逐渐减量并于1周内减停,住院第7天加用阿司匹林3mg/(kg•d)口服。住院第8天出现腋下及肛周膜状脱皮,住院共8d出院。出院1周后出现双手指端膜状脱皮。本例患儿明确诊断KD。出院后免疫科门诊随诊,监测超声心动未见异常。


2.讨论


在临床上应注意到KD基于全身血管炎的多系统损害,这些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虽不在诊断标准中,但对于诊断疾病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特别是5岁以上儿童KD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因此,更需要关注患儿的系统损害症状,包括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贫血、神经系统症状、间质性肺炎、黄疸、消化道症状等,消化道并发症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不全性肠梗阻、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等。本例以发热和腹痛起病,临床呈现典型腹膜炎表现,初期KD症状不典型,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缓解,炎性指标呈上升趋势。病程第3~4天KD体征逐渐出现。给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抗炎治疗后腹部症状迅速缓解,体温正常,随后的典型膜状脱皮支持KD诊断,也说明腹膜炎为KD的系统损害。本例KD以腹膜炎为首发表现,且先于KD体征出现,较为罕见,极易发生误诊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及延误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治。因此,对于KD的诊断,医生应该拓展思路,不仅仅局限于诊断标准中的症状体征。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