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概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2022.10.14
头像

coco5517

认真做好每一件喜欢的事,把每一件要做的事都变成喜欢并认真去做的事

  量子解析:肉毒杆菌致病时,其生物信息频率加快(正信息波),肉毒杆菌致病,主要靠强烈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毒性比KCN强一万倍;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的致死剂量约0.1μg。肉毒毒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等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后方始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透过机体各部的粘膜。肉毒毒素由胃肠道吸收后,经淋巴和血行扩散,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肉毒杆菌毒素对酸性反应比较稳定,胃肠道不能将其灭活,甚至其毒性可被消化道胰醉激活而强化。所以,肉毒杆菌毒素主要从消化道吸收,吸收后的这种神经毒素对神经和肌肉本身影响不大,主要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从而影响神经传导,使肌肉麻痹。正常情况下,皮肤等感受器感受刺激后,将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递,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如肌肉,引起肌肉活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了化学性兴奋传递。即神经冲动传递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Ach),Ach扩散到突触间隙与肌膜上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肌肉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结合,再进行细胞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索分子的酸性小泡。此酸性小泡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的末端。含有神经递质Ach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Ach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SNARE蛋白的介导。而肉毒杆菌毒索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Ach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但是,肉毒杆菌毒素不能阻止Ach的合成和存储,也不能阻止电信号沿神经纤维传导。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