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诊断(2)

2019.4.21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三) 纤维蛋白原定量

消耗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故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正常2~4g/L),一般认为<1.5g/L 时有临床意义。

若以上三项试验均异常,大致可诊断DIC。若两项异常可进一步作以下试验。

(四) 血浆副凝试验

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分解成纤维蛋白单体(FM)。当FDP增多,尤其FDP碎片中的X片段增多时,便与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阻止FM聚合。在加入低浓度的硫酸鱼精蛋白或低浓度乙醇后,可使FM从复合物中分离,并发生FM聚合。这种FM 聚合不需要凝血酶,故将此称为副凝现象。出现副凝现象,表示有FDP存在,同时还可作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鉴别诊断:原发性纤溶亢进副凝试验可阴性,因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没有自凝现象。副凝试验的终点观察必须要有FM和FDP的X碎片,若增多的碎片系Y、D、E,则可呈阴性,故适用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早期诊断,因晚期多为D、E碎片。

【影响因素】

造成血浆副凝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如下:

(1) 采血不当 , 血标本内有少许凝块。

(2) 高纤维蛋白血症。

(3) 异常球蛋白血症。

(4) 局部血管内有凝血。

(5) 预温不足,在低温时(4℃)可将沉淀物误认为阳性结果。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临床意义】

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

(1)DIC:由于DIC有触发、高凝、低凝和纤溶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病情发展缓急不一,轻重不同,全身各部分的血凝和纤溶的强弱亦不一致。因此单次试验难以明确诊断,必要时须重复及多项检验配合,以助于诊断。

(2) 应用溶纤治疗患者可呈阳性,如急性心肌梗塞溶解栓塞治疗。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