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疗案例分析(一)

2021.7.1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梅毒可以分为后天梅毒、先天梅毒。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梅毒以及晚期梅毒。(图一)



随着性开放的程度增加以及低龄化,孕产妇中的梅毒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未婚先孕育人群中,由于未做规范的婚前体检,而多在孕后通过检查或者住院分娩时才诊断患有梅毒,也因此增加了母婴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的发生风险。

案例A:36岁,孕3产1,流产2次,2012年顺产1次。此次孕38周先兆临产入院。既往无传染病患史,配偶病史以及治疗史不明确。此次妊娠在孕14周时因“先兆流产”住院时查Anti-TP+,当时未做TRUST或RPR检测,查体未见有感染体征表现,未做治疗。4月5日孕38周住院顺产,查体无梅毒感染体征表现,4月6日查Anti-TP+,TPPA+,TRUST+,诊断“早期潜伏梅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每周1次,共3次。产后胎盘病理检查为“成熟胎盘”。新生儿出生后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第二天查TPAb+,TPPA+,TRUST-,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注1次预防梅毒感染。

案例B:36岁,2002年孕第1胎时即通过住院检查确诊梅毒,当时规范治疗。2006年孕第2胎时再次规范治疗1次,治疗后追踪史不详,询问两孩情况良好,诉检查未发现有梅毒发病情况。至2019年第3次妊娠,孕初期未做相关检验,未做预防用药治疗,孕33周时建卡进行产检时查TPPA+,未做治疗,孕期未再做复查,2020年5月住院分娩第3胎,顺产,入院当天查Anti-TP+,TPPA+,TRUST+,分娩第2天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诊断“晚期潜伏梅毒”。产后胎盘病理检查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出生后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注射苄星青霉素120万U1次,生后第二天查TPPA+,Anti-TP+,TRUST-。患者三次妊娠在本院住院分娩,均未发现有皮肤损害等体征表现。

分析

诊断方面:梅毒的诊断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主要是根据实验室检查。

1、临床表现

早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全身皮肤黏膜损害。

晚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可危及生命。

2、实验室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试验单独检测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为阳性,均不能做出梅毒的诊断。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单独使用可通过滴度变化进行治疗效果的观察、鉴别复发或者再感染,以及是否需要治疗的参考指标。确诊需要做梅毒螺旋体试验同时为阳性。

梅毒螺旋体试验,血清中IgG抗体可在感染后无论是否治疗或者治愈,可终身阳性,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疗效、鉴别复发或者再感染。如果以此项做为初筛,阳性时,还需要做非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才能诊断梅毒。(图二)



查看这两个病案中,孕妇方面,两患者从病史上看既往无梅毒患病史,亦否认有不洁**史,且均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均为怀孕后做常规筛查的时候发现有血清学异常后作出的诊断。两患者的配偶性史都未明确,是否患病以及治疗史也不明确。因此在最初检出时是未能明确病程状态的。

在诊断方面,对于孕妇来说,除非有明确的病历记录以往曾接受规律抗梅毒治疗或梅毒血清学检查,非螺旋体试验抗体滴度下降良好,否则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的孕妇均视为梅毒患者。

案例A初次筛查阳性但是未做滴度检验;案例B有过规范治疗史,但无病历记录其血清学检查追踪非螺旋抗体试验滴度下降的情况,均在此次住院时查出Anti-TP+,TPPA+,TRUST+,因此两案例仍然诊断为梅毒。


在病程状态方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仅血清学检查阳性的梅毒螺旋体感染称潜伏梅毒,感染期在1年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其余的称为晚期潜伏梅毒或分期未明的潜伏梅毒。案例A因为病程不明确,所以诊断“早期潜伏梅毒”没有充分的根据,诊断修改为“分期未明的潜伏梅毒”恰当些。案例B则有很明确的十余年患病史及两次规范治疗史,所以诊断“晚期潜伏梅毒”是有根据的。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