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报告

2022.1.0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牙槽骨吸收和上颌窦气化经常导致该区域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足,为常规种植修复带来困难,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该难题的常用技术。2015年,楚德国报道了一种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即ChuDeguo骨凿,并提出了一种改良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2016年将该改良术式命名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法创伤小、上颌窦底提升幅度高且相对安全。本文报道一例应用ChuDeguo骨凿对上颌后牙连续多牙缺失RBH不足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的种植修复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病例简介:患者,女,52岁,2017年4月7日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口腔科就诊,以左上后牙缺失为主诉,要求种植修复。临床检查:27、26、25缺失(图1a)。CBCT检查:上颌窦底相对平坦,27、26、25位点RBH分别为5mm、5mm和7mm(图1b),三位点对应上颌窦底黏膜厚度均>0.5mm。

 1.png

2)诊断:27、26、25缺失,上颌左侧后牙区RBH不足。

 

3)治疗设计:应用ChuDeguo骨凿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三枚种植体择期修复。

 

4)材料:ChuDeguo骨凿一套(图2a);带止停环序列钻一套(图2b);Thommen种植体三颗,规格分别为5.0×11mm、4.0×11mm和4.0×11mm;Bio-Oss誖骨粉。

 2.png

5)方法:局部浸润麻醉,沿牙槽嵴顶正中略偏腭侧切开剥离黏骨膜显露牙槽嵴顶,球钻定位,应用5mm序列钻逐级备洞磨穿27、26位点窦底皮质骨(图3a)。将A型骨凿(Φ3.5mm)伸入27位点洞底,骨凿末端凸出喙部朝向近中方向,用骨锤向上轻敲A型骨凿(Φ3.5mm)至有落空感,提示骨凿已触及窦底黏膜,将A型骨凿(Φ3.5mm)向近中移动,使骨凿凸出喙部伸入至窦底黏膜与骨皮质之间,轻敲A型骨凿(Φ3.5mm)将近中180°窦底黏膜向上提升5~6mm(图3b)。

 

分别向颊侧、腭侧旋转A型骨凿(Φ3.5mm)重复上述步骤,以确保近中180°窦底黏膜均得以提升。撤出A型骨凿(Φ3.5mm),将B型骨凿(Φ3.5mm)伸入27位点洞底,骨凿末端凸出喙部朝向远中方向,用骨锤向上轻敲B型骨凿(Φ3.5mm)至有落空感,提示骨凿已经触及窦底黏膜,将B型骨凿(Φ3.5mm)向远中移动,使骨凿凸出喙部伸入到窦底黏膜与窦底骨皮质之间,轻敲B型骨凿(Φ3.5mm)将远中180°窦底黏膜向上提升5~6mm(图3c)。分别向颊侧、腭侧旋转B型骨凿重复上述步骤,以确保远中180°窦底黏膜均得以提升。撤出B型骨凿(Φ3.5mm)。重复同样步骤剥离提升26位点上颌窦底黏膜(图3d、图3e)。

 1608853949399753.png

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将Bio-Oss骨粉(Geistlich,瑞士)经种植通道送入27、26位点上颌窦底提升后形成的空间内,推送骨粉进一步提升窦底黏膜至临床所需提升高度(图3f)。

 3e-f.png

重复27、26位点剥离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步骤剥离提升25位点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图4a~图4d)。缓慢植入Thommen种植体三枚(图4e)。缝合伤口(图4f)。术后口服抗生素3d预防感染,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嘱患者勿用力擤鼻。术后第1天复诊观察有无鼻腔渗血,10天拆线。

 4a-b.png

1608854006369999.png

2.结果

 

术中未发现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即刻CBCT显示27、26、25三位点处上颌窦底外形呈边界清晰的“帐篷状”隆起,上颌窦底总高度分别为14.26mm、14.86mm和14.73mm(图5a~图5d)。

 1608854035361048.png

术后第1天复诊无鼻腔渗血,术后10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BCT,三位点上颌窦底总高度分别为17.40mm、14.48mm和13.60mm(图6a~图6d),与术后即刻上颌窦底总高度比较,27增加3.14mm,26降低0.38mm,25降低1.13mm。术后8个月局麻下放愈合基台,术后10个月牙龈袖口愈合良好(图7a),术后10.5个月完成永久修复(图7b)。修复完成后继续随访12个月种植体及修复体均未见异常。

 1608854050741637.png

7.png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