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分析-3

2022.1.2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3.讨论

 

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种植手术中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但其不能在直视下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操作,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发生率较高,易形成上颌窦炎。有学者发现当上颌窦黏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时,种植手术成功率仅为81%,而没有发生穿孔者,种植手术成功率达到97.6%,因此,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保证黏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Nkenke等认为内窥镜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手段,从而减少了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发生率。近年来内窥镜技术应用于口腔专业领域,如上颌窦黏膜修补术、颞下颌关节手术、牙髓治疗、牙周治疗等。但是国内应用内窥镜辅助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报道仍为空白。

 

内窥镜的应用,使术者在术中即可确定上颌窦黏膜的完整性,直观准确的判断术区上颌窦底黏膜是否有血管及出血等。若黏膜穿孔,应用内窥镜可以精确确定穿孔的位置及大小,根据情况引导手术步骤,准确实行补救措施。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在窦底骨块离断及黏膜提升的过程中易出现窦膜穿孔现象,本病例在骨凿法提升的第一阶段和放置PRF后使用内窥镜观察窦底黏膜的完整性,直观准确,避免了提升过程的盲目性,为种植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研究表明,窦底黏膜发生穿孔破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7.5N/mm2,一旦超过黏膜的承受极限,极易发生黏膜穿孔。

 

本病例实行两阶段上颌窦底提升法,第二阶段以PRF间隔骨凿和窦底黏膜,PRF质地柔软类似于上颌窦黏膜,足量的PRF可以包绕窦底骨块,并使上颌窦底提升过程中器械不与上颌窦黏膜直接接触,增大了器械与黏膜的接触面积,减小张力,防止黏膜穿孔的发生。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撕裂等情况时,放置PRF以促进上颌窦黏膜的自我愈合。

 

PRF为纤维蛋白网状立体结构,在浸透血液后体积膨大,在上颌窦黏膜与上颌窦底壁之间形成支架结构,为新骨形成提供一定的空间。PRF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诱导成骨细胞迁移、增殖与分化,有效促进上颌窦内壁血管化,加速成骨过程。已有学者研究通过应用不同成骨材料促进兔拔牙窝骨重建发现,PRF在成骨的早期具有显著的促成骨作用。在种植修复过程中应用PRF能够显著缩短成骨周期,从而减少种植体愈合初期的风险,缩短骨整合周期,使种植体提前到达负重标准。近年来也有学者将PRF作为唯一的植骨材料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成骨效果。

 

本病例为国内首次应用内窥镜技术于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减少提升过程的盲目性,增加了精准性。并且行两阶段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以PRF间隔提升器械与窦底黏膜,不仅获得了8mm的提升高度,而且进一步减小了窦底黏膜穿孔的可能性。应用PRF加速种植体周围早期成骨的速度,在3个月即达到了骨结合标准完成修复,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