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病例分析

2022.2.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31 岁。头皮多发结节和囊肿逐渐增 大、增多 20 年。患者 20 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 现一粟米大小的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 此后结节逐渐增大,且颞部及后枕部出现类似结节, 无破溃、糜烂,无痛痒。15 年前曾在外院行组织活 检,诊断为“外毛根鞘囊肿”。5 年前,患者生育女儿 后,自觉皮损生长较前加快,明显增大、增多,部分增 大至鸽蛋大小。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有外伤史,其父 亲与妹妹头部都有类似多发性肿物病史,具体诊断 不详。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 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术前检查未见 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患者头皮可见 10 余个蚕豆 至鸽蛋大的近肤色结节,隆起于皮面,质硬,无明显 触痛,部分皮损可推动,无波动感,部分皮损表面头 皮发红,可见白色脓头,未见破溃( 图 1 ~ 2) 。枕后 皮损组织活检,肉眼观察标本: 肿物位于皮下,外膜 完整,剖开外膜,内含绿褐色均匀物质,夹杂淡黄色 豆渣样物质( 图 3) 。皮损组织病理示: 表皮轻度肥 厚,真皮下可见囊肿样结构,囊壁由鳞状上皮细胞组 成,囊肿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临近囊腔的细胞逐 渐增大,未见颗粒层,囊内充满致密均质的、似外毛 根鞘角化样物质,可见钙化,未见胆固醇裂隙( 图 4 ~5) 。结合临床诊断为: 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患 者术后恢复良好,门诊随访。


1645405370376946.jpg

图 1 患者头部皮损;图 2 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患者头部皮损,取后枕部见一鸽蛋大小近肤色结节作组织活检; 图 3 患者 头部皮损切除术后标本;图 4 皮损组织病理:皮下囊肿样结构 ( HE×10) ;图 5 皮损组织病理 ( HE×200)


2 讨论


外毛根鞘囊肿( trichilemmal cyst) 又称毛发囊肿 ( pilar cyst) 及峡部-退行期囊肿( isthmus-catagen cyst) 。本病原先称为皮脂腺囊肿( sebaceous cyst) , 但后来发现其囊壁细胞与皮脂腺无关,而其内容物 倾向于毛发角蛋白,故称为毛发囊肿, 1969 年 Pinkus 首先证实其角化属于毛鞘角化型。外毛根鞘 囊肿多发生于 60 岁以上女性,表现为表面光滑、质地坚实的囊性结节[1]。90%以上的外毛根鞘囊肿发 生于头皮,偶见于面部、颈部和躯干等部位[2]。本 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单发,有家族史者常多 发。遗传性的外毛根鞘囊肿为3 号染色体短臂的连 锁,而非 β-连环蛋白或 MLH1 的连锁[1]。 外毛根鞘囊肿需做活检明确诊断,病理表现为 真皮内囊肿,囊壁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周围基底细 胞呈栅栏状排列,在基底层上方的棘细胞胞质淡染, 肿胀,呈嗜酸性,边界不清,无颗粒层。通常为骤然 角化,最内层细胞似已脱落到腔内。约 25%的患者 囊内可见钙化,若囊壁破裂,则可出现异物反应[2]。 外毛根鞘囊肿属于良性病变,罕见恶变,国外报 道过 1 例自幼患有外毛根鞘囊肿的中年男性,家族 史阴性,皮损分布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其胸部的一 个皮损转化为鳞状细胞癌[3]。国内沈宏等[4]曾报 道过 1 例外毛根鞘囊肿伴发良、恶性增殖性外毛根 鞘囊肿患者。两例发生恶变的部位,均为非头皮部 位。提示虽外毛根鞘囊肿可长期存在且为良性过 程,但仍有恶变风险。 本病在临床和病理上需和外毛根鞘瘤、表皮样 囊肿、毛皮脂腺囊肿、脂囊瘤、毛母质瘤等鉴别。外 毛根鞘瘤为伴毛囊分化的良性肿瘤,分为孤立性、多 发性及增生性三型。孤立性损害为单个丘疹,直径 3~8mm,表皮角化过度或不全,肿瘤小叶与表皮相 连,由表皮向真皮内延伸;多发性外毛根鞘瘤特征性 的改变是出现多发性错构瘤;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多 见于 60 岁以上的妇女,可形成溃疡,为实性肿瘤样 增生,细胞可有轻度异型,并见毛鞘角化、坏死,及角 化不良[5]。而表皮样囊肿来自毛囊漏斗部,囊壁被 覆鳞状上皮,可见颗粒层。 本例患者病程长达 21 年,发病无明显诱因,皮 损发生于头皮,表现为蚕豆至鸽蛋大的多个近肤色 结节,病理示真皮下囊肿样结构,囊壁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未见颗粒层,囊内充满致密均质的、似外毛 根鞘角化样物质,家族有类似症状患者,可确诊多发 性外毛根鞘囊肿。患者自诉在 5 年前,生育女儿后, 囊肿增多增大明显,笔者考虑该病的加重可能和雌 激素、孕激素的水平相关,但目前尚无文献对此进行 报道,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外毛根鞘囊肿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1]。由 于囊壁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且囊肿质硬,易于分离,切除时使用较小的手术切口即可[6]。


参考文献略。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