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单克隆IgG沉积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分析

2022.3.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资料


患者,女,6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对称性,活动后加重,伴有泡沫尿,无肉眼血尿,少尿(每日约400 m1)。于外院就诊,血常规示Hb 69.0 g/L;尿常规:尿蛋白(4+),尿RBC计数61.20个/ml;24 h尿量750 ml,24 h尿蛋白量6.56 g;血生化检查:血白蛋白23.5 g/L,Scr 79 μmol/L,三酰甘油3.1 mmol/L,总胆固醇6.93 mmol/L;血轻链λ28-3 g/L,轻链κ51.1 mg/L;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眼底造影检查:双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利尿消肿,控制血压、血糖,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患者水肿稍好转,予带药出院。1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加重及缓解,1个月前患者水肿无明显诱因加重,伴腹胀、泡沫尿、少尿(每日约400 ml左右),无肉眼血尿,为进一步诊治人本院治疗。


人院后体检


双下肢重度水肿,血压164/84 mmHg。血常规:血WBC 6.35×109/L,RBC 3.41×1012/L,Hb 97.0 g/L;尿常规:尿蛋白(3+),尿RBC计数124.8个/ml,尿糖(+);24 h尿量500 ml,24 h尿蛋白量4.6 g;尿敏感功能试验:α-1微球蛋白55.3 mg/L,微量白蛋白5000 mg/L,尿转铁蛋白354.0 mg/L;血生化:白蛋白19.7 g/L,胆固醇9.0 mmol/L,三酰甘油7.29 mmol/L,尿素7.63 mmol/L,Scr 92.3 μmol/L;免疫球蛋白:IgG 7.34 g/L,IgA 1.99 g/L,IgM 0.34 g/L,轻链κ 6.36 g/L,轻链λ2.45 g/L;血沉:25.0 mm/h;血及尿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单克隆区带。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肿瘤标志物、抗核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查均阴性。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肾活检病理结果:光镜下见34个肾小球中8个球性硬化,1个节段细胞性新月体形成;余肾小球体积增大、分叶状。系膜区弥漫球性重度增宽,系膜细胞增生伴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袢开放不佳,腔内可见炎细胞浸润,单个核细胞伴少量中性白细胞,内皮细胞肿胀,节段囊壁增厚。PASM—Masson染色:肾小球系膜区增宽伴多量嗜复红物沉积,内皮下少量嗜复红物沉积,节段外周袢双轨形成。约20%肾小管间质轻度慢性病变,多灶性小管萎缩、基膜增厚,多灶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颗粒变性伴空泡变性,管腔内少量蛋白管型,小管间质轻度急性病变,间质水肿明显,可见淋巴、单核及浆细胞浸润伴少量嗜酸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小动脉节段透明变性,小叶间动脉管壁增厚,肾组织刚果红染色阴性(见图l,图2)。


14810784421902.jpg

图1 肾活检(×400);(A):PAS染色;(B):HE染色


14810784567082.jpg

图2 肾活检(×400);(A):Masson;(B):PASM


免疫荧光:IgG(+)、C3(2+)、IgG3(4+)、κ(2+)、弥漫血管袢、系膜区颗粒状沉积,IgA、IgM、IgGl、C4、Clq、Fibrin、HBs、HBc、IgGl、IgG2、IgG4、λ均阴性(见图3)。电镜下见足突大部分融合,基底膜节段性增厚,系膜基质增多,内皮下、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见图4)。


14810784706263.jpg

图3 免疫荧光 (A)IgG(+);(B)C3(2+);(C) IgG3;(D)κ(2+)


14810784886145.jpg

图4 电镜 (A)×4200;(B)×5900


诊断 


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局灶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讨论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肾病包括轻链沉积病、重链沉积病、轻重链沉积病、I型冷球蛋白血症、免疫管状肾小球病和少数纤维丝状肾小球病。研究报道,单克隆IgG沉积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占肾活检人数的比率为0.07%,约为AL型淀粉样变发病率的1/8。光镜下以膜增生性病变为突出表现,约占56.8%,其次为内皮细胞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35.1%),第三类为膜性肾小球肾炎(约占5.4%),最少见者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者们发现32.4%的患者有新月体改变,本例患者也出现了新月体改变。免疫荧光染色仅见单一亚型IgG和单一轻链沉积。约73%的病例为κ轻链沉积,27%的病例为λ轻链沉积,约97.3%的患者同时有c3的沉积。IgG3亚型最常见(65.6%),其次为IgGl亚型(28.1%),IgG2亚型(6.25%),本例患者为IgG3沉积。电镜检查见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内皮下沉积最常见,其次为系膜区,上皮下最少见。


PGNMID诊断标准:光镜下见以肾小球增生性病变为突出表现;免疫荧光以IgG、C3沉积为主,可伴Clq沉积,IgA和IgM阴性,仅有单一IgG亚型和单一轻链在肾小球沉积,超微结构不符合轻链和重链沉积病。需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轻链沉积病:主要是单克隆轻链在肾小球基膜和肾小管基膜上沉积;重链沉积病:主要是单一重链在肾小球基膜和肾小管基膜上沉积,无轻链沉积;轻-重链沉积病:沉积成分为单克隆轻链和重链。国外文献报道PGNMID患者发病年龄20~8l岁,平均约54.5岁,2/3的患者年龄>50岁,女性略多。肾脏主要表现蛋白尿,半数以上甚至达肾病范围,绝大多数患者有镜下血尿,2/3患者有肾功能不全,个别需要透析治疗。约1/3的患者有高血压。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冷球蛋白正常,个别患者类风湿因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中国PGNMID以中老年发病为主,男女比例相近。无论中国还是国外,PGNMID具有相类似的特点,肾脏损害的临床症状较重,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突出,大多数患者伴肾功能不全和镜下血尿。本例患者不仅肾小球损害明显,肾小管功能损伤指标也明显上升。


PGNMID一旦确诊,寻找系统性原因也很重要,如骨髓活检、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血尿轻链等检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与血液系统疾病关系不明确,美国学者报道37例患者中,7例患者血尿中均可检测到M蛋白,4例患者仅在血中检测到M蛋白,剩余26例患者M蛋白阴性。22例行骨穿刺活检的患者中,20例患者骨髓浆细胞〈5%。在有随访资料的32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骨髓瘤或淋巴瘤。因此,本病可能不是骨髓瘤的前驱表现。


PGNMID临床预后变异较大,约1/4的患者在两年半的时间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PGNMID以往常被诊断为MPGN,重视IgG亚型和轻链染色有助于诊断,同时诊断后需要密切随访,寻找潜在的病因,及时给予合理性干预。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