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水囊对肢体浅表组织病变诊断价值

2018.8.23
头像

韩金龙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随着高频超声对肢体浅表组织病变诊断的应用,体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对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的诊断,由于探头与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的病变之间的接触不良而产生的多重反射及假像等近场干扰,使图像质量模糊不清[1],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水囊(water cyct,WC)对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的病变进行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就诊的2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6例,女性83例;年龄6~79岁,平均42.3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有凹陷或凸起皮肤表面致使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的肢体浅表组织病变,并在本院分别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直接检查和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WC对病变部位进行间接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检得以确诊。 
  1.2 WC制作 
  用弃置的一次性100 ml输液袋或橡胶手套,将清水装入薄塑料袋中,使其充盈适中,排气并密封袋口作WC。 
  1.3 检查方法 
  使用ALOKA-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由有经验的超声医生专业操作,对229例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患者先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病变部位进行直接检查,再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WC对其病变部位进行间接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及检查的需要,嘱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对受检肢体部位进行纵、横、冠、矢等多切面、多方位的扫查,观察其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回声、有无完整包膜、生长形式和速度及血流特点、肌纤维连续性,同时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超声诊断[2]。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按诊断效率(DE)统计方法计算总准确率,按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误诊率和漏诊率。 
  2 结果 
  2.1 3种检查结果的比较 
  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WC检查,229例患者全部为病变阳性;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检查,229例患者仅197例为阳性;经手术或穿刺病检确诊,229例患者有226例为病变阳性。与手术或穿刺病检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WC对脂肪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腱鞘囊肿、跟腱断裂、手指肌腱断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5%、94.7%、100%、100%、100%、95.2%,对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8.7%,总误诊率为1.3%;而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检查的诊断总准确率为87.2%,总漏诊率为12.8%(表1)。 
  2.2 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的临床征象及声像图表现[3-4] 
  2.2.1 脂肪瘤 主要发生在皮下脂肪组织,质软,声像示位于皮下脂肪层,呈椭圆形,其长轴与皮肤平行,长径与厚径比值RI>2,内部回声多呈中等回声,内有纤维样条状强回声为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有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无变化,加压检查时可轻度变扁,CDFI显示其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较大瘤体内偶见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 
  2.2.2 纤维瘤 主要为发生在皮内的小结节,质硬,与皮肤表面粘连,与居下面的脂肪组织不粘连,声像为皮内的实质性均质回声区,呈圆形,内部回声多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光滑,加压后形状无改变,后壁回声可稍增强,CDFI显示内部未见血流信号。 
  2.2.3 表皮样囊肿 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和附近组织粘连在一起,囊肿部位皮肤表面常见一个黑褐色点,发生部位常有皮肤炎症史为其特征,开始常为“酒米状”,以后逐渐增大,病程长,声像为病变位于皮肤层,边界清晰光滑,呈圆形,内部回声可为无回声,当角化屑充满整个囊腔时,呈均匀细点状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伴有侧方声影,CDFI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 
  2.2.4 腱鞘囊肿 发生于腕、手和足部的关节或肌腱附近,较大囊肿常突出于皮肤表面,质硬如石头,位置固定,用力不能使其移动。声像为位于肌腱旁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而光滑,后方回声增强,直径多在2.0 cm左右,CDFI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图1)。 
  2.2.5 跟腱断裂 纵切扫查断裂跟腱明显增粗,跟腱的束带形纤维状中等稍强回声连续完全中断,形成2个不规则的断端,两断端增厚,回声粗乱,两断间为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及絮状不规则稍强回声,多呈“Z”字形;使踝关节做背屈、跖屈动作,实时状态下可观察到两断端间距离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变大或缩小)(图2)。   2.2.6 手指肌腱断裂 纵切扫查示手指肌腱纤维连续回声中断,可测出断端间距;被动活动患指时,肌腱远断端可见随之活动,而近端不活动,并显示周围伴有低回声,为血肿形成,由于血肿体积小,很少为无回声,多表现为低回声。横切扫查断端表现为团状低回声(图3)。 
  3 讨论 
  长期以来,为了在浅表组织器官的B超探查中提高近场分辨力,均采用WC置于低频探头前作介质。随着高频超声的普及,用高频探头直接置于浅表组织器官表面进行检查已很常见。有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肢体局部肿物做过定性诊断研究,与手术和病检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脂肪瘤、纤维瘤和皮脂腺囊肿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6%、92.8%、94.4%,对窝囊肿、腱鞘囊肿、坐骨结节滑液囊肿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对肢体局部肿物定性诊断总准确率为97.4%[4-5]。彭贵平等[6]回顾性分析17例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是17例四肢良性神经鞘瘤超声皆可检出,与病理结果对照,正确诊断12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70.6%。余怡琳[7]采用直接接触扫查法对浅表组织肿块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后或穿刺后病理检查确诊,在161例患者中,156 例为良性肿块,其中66例为脂肪瘤、表皮样囊肿25例、窝囊肿26例、腱鞘囊肿20例、纤维瘤11例、血管瘤8例;5 例恶性肿块,其中4例经CDFI检查可见血流信号。金云芳等[8]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对49例浅表软组织肿瘤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为87.7%。庞贝[9]对94例浅表软组织内肿物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直接检查,其中良性84例、恶性10例,良性肿物除血管瘤、炎性肿块外血流多为0、Ⅰ级,占79.8%(67/84),恶性肿瘤均为Ⅱ、Ⅲ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的检查,由于受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等影响,致使高频探头与病变部位表面的皮肤接触不良而产生的多重反射及假象等近场干扰,使图像质量模糊不清,严重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例如跟腱断裂、腱鞘囊肿等,由于病变部位凹陷或凸起皮肤表面致使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又如手指肌腱断裂,由于手指肌腱较薄、位置表浅及指节间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均会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在高频探头与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的病变部位间加WC进行间接探查,不仅能使线阵高频探头与所检查的各种解剖结构表面之间更好地接触,对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的病变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其误诊率仅1.3%,而且还能排除近场盲区的干扰,提高近场分辨力,从而使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腱处于探头的最佳聚焦区,使图像质量更清晰[10-15]。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加WC对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的诊断技术能明显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其方法简单方便,可作为肢体浅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病变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进行推广,从而为这些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