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一)

2021.4.2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血液粘度的测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的重要性在伯肃叶( poiseuille )定律中已经体现出来。血液粘度测量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测量,但是,单单地测量血液粘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以围绕血液粘度测量为中心,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逐年增多 ,血液流变学最初只给 5 个参数,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后发展增加了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 K 值,红细胞电泳时间与电泳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后来又增加了卡松粘度与卡松屈服应力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

  指标虽多,但总是围绕着红细胞的聚集性与变形性的(血液粘度)。随着检测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还会不断增加反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凝血,血液触变性,血液粘弹性,血栓弹力图等指标,血液粘滞性异常都是根据上述参数检测结果来判断的,所以,我们测量这么多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多方面来寻找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血液粘度增高,其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有些指标,如血脂等,虽不算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是,它的含量与血液粘度密切相关,因此亦将其列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来进行讨论。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

  血液流变学的每一项指标都是其相应流变性的数值表达。血液具有诸如粘滞性,红细胞聚集性与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与粘附性等等各种流变性质,因而相应地形成了表达这些流变性质的指标体系。从目前国内各医疗单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上看,临床常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归纳如下:

· 实测指标:       · 计算指标:

1 .全血粘度        1 .全血还原粘度

①全血高切粘度       ①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②全血中切粘度       ②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③全血低切粘度   

2 .血浆粘度        2 .血沉方程 K 值

3 .红细胞压积       3. 红细胞变形性 -TK 值

4 .血沉          4 .红细胞刚性指数

5 .纤维蛋白原       5 .红细胞聚集指数

6 .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电泳率 6. 卡松屈服应力

7 .血小板粘附率      7. 卡松黏度

8 .血小板聚集率      8. 全血高切相对黏度

9 .体外形成血栓      9. 全血低切相对黏度

①长度,②湿重,③干重

  此外,有的单位还将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红细胞计数等也列入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中,是否有必要值得研究,过多的重复性指标,会给临床带来 混乱,增加患者的负担

(一)血液粘度测定

  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 “ 浓、粘、聚、凝 ” 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 b )和血浆粘度(η p )测定。

  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血液是非牛顿液体,内含大量血细胞及其他成分,其粘度不固定,随着剪切速率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体内各部位的血液虽都在同一个心脏推动下,但因各部位血管的内径、形状、扭曲、平滑度、粘弹性、离心脏的距离 …… 等的不同,所以各部位的剪切速率是不相同的,因此各部位血管内的血液粘度也就不同了,即使在同一部位,由于血管的舒缩,管径的变化,其剪切速率也在变化,因此粘度也同样不断的跟着变,所以在体内各个部位血液粘度是不相同的,而且在同一部位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血液粘度称为表观粘度( Apparent Viscosity ),其粘度随剪切率增大而减低,此现象在低剪率时尤为显著。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而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血浆作为牛顿液体,血浆粘度较水略高,因含有各种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及球蛋白、脂质如胆固醇等,此外尚含有少量电解质。但其中以蛋白质对血浆粘度影响较大,故认为血浆是一种蛋白质胶体悬浮液。血浆蛋白对粘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形状、大小及其含量。其中以纤维蛋白原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其次为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如 M 型球蛋白,分子量可达 106 ,在巨球蛋白血症或骨髓病症时,血中出现大量 M 型球蛋白、血浆粘度便显著增加。白蛋白对血浆粘度影响较小,脂质对血浆影响较更小。

1 、血液粘度测定时剪切率的选择

  血液粘度系指在不同剪切率下的表观粘度,因为血液是非牛顿流体,所以血液粘度对剪切率有依赖性,既血液粘度是随剪切率变化而变化,随剪切率增高而降低,随剪切率的降低而增高,所以,血液在各个不同剪切率下所表现出来的粘度是不同的。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 H) 1986 年在血液流变学血液粘度测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理想的粘度仪测定应包括 1-200S-1 剪切范围。剪切率的高与低虽然是相对的,但对于血液来说,高剪切率可以选择 200S-1 ,中剪切率可选 50S-1-30S-1 ,而低剪切率测定最好能在 1S-1 附近进行。因为 1S-1 附近的血液粘度测定,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在日常工作中,除非某种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标本都测定在各个剪切率下的粘度值,一般只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粘度值,即测低切下全血粘度和高切下全血粘度和测中切下全血粘度。因为不同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具有不同的流变学含义,高剪切率下血液粘度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状况(此时一般无聚集)的血流粘度。中剪切率状况下的血液粘度反映的是红细胞既已明显变形又无明显聚集状况下的血流粘度。低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可以反映红细胞聚集条件下(此时无变形)的血流粘度。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