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水盘捕捉琼脂培养法捕捉孢子操作过程

2019.5.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麦类赤霉病的流行具有暴发性和间歇性,准确地预测是搞好防治的基础。赤霉病的预测预报主要从菌源、麦类生育期、气候三方面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而菌源的调查又分地面稻桩带菌率调查和空中孢子捕捉二类。空中孢子捕捉有定量风流孢子捕捉器风向器捕捉法、电动捕捉法和固定式捕捉法、水盘法等使用显微镜检查孢子的方法。以上方法都很费时,且镜检技术难度大,往往不易查到孢子。1978年开始,我 们在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病组的帮助指导下进行水盘琼脂培养法捕捉孢子的试验。通过6年的试验,初步认为该方法预测准确度高,且省工省力,简便易行,适宜于县 级以上病虫观测站调查菌量作为短期预测依据使用。

水盘捕捉琼脂培养法操作过程

(一)培养基的 制备。将新鲜马铃薯(或番薯)洗净去皮,用天平称取200克,切成细颗粒状,放入钢精锅内,加水1000毫升,作好标记,煮沸半小时,煮中间可加少量开水,使其总量不少于10的毫升。煮好后用4层纱布过滤,去渣,在马铃薯汁液内再加琼脂和白糖各20克,再煮沸使琼脂全部溶化,中间加适量开水,以制备 1000毫升培养基。待琼脂、自糖全部溶化后,分装在试管或三角烧瓶中,每管装1820毫升左右,试管和三角烧瓶口塞上棉花,包_曰由纸,在高压锅或普 通锅内蒸煮消毒后待用。

(二)培养皿水盘诱苗。选择不同类型的6丘小麦田,每丘放水盘1只。水盘系采用经过开水消毒煮沸过的直径为10厘米的 培养皿,用特种铅笔写上号码或在底座上贴上小标签,用20毫升针筒注入无菌水,每个培养皿67毫升,使皿底铺遍,于傍晚4时放到麦田诱菌台上,次日上午8时取回。

诱菌台前选年用少_堆制,高度离地面80厘米左右,土堆顶上平放115×15厘米的玻璃,上用3根小竹支撑一顶直径为70厘米大笠帽作防雨罩。防雨罩高出地面130厘米。近2年改用旧毛竹上钉一木板,毛竹埋入土下5060厘米,其它距离与上述相同。

(三)菌落的塔养。取制备好的培养基试管经煮溶后,放入温水中使培养基慢慢冷却,以不烫手为度。培养皿诱菌水中加入2滴硫酸双氢链霉素(50万单位硫酸 双氢链霉素加5、毫升蒸馏水,放在眼药水瓶中备用),摇匀,再加入冷却(45℃左右)的培养基,迅速在台板玻璃上摇平摇匀,盖上培养皿盖,倒放在26℃的 恒温箱内培养3天。观察计数玫瑰红色茵落的数量。

试验结果和讨论

根据197819836年应用水盘琼脂培养法捕捉空中孢子预测麦类赤霉病的结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水盘捕捉琼脂培养法省工省力,方法较为简便,比电动孢子捕捉器捕捉子囊孢子的方法(我站使用3年)优越。它可根据赤霉病菌产生玫瑰红色菌落的多少计数,不用显微镜检查,也不会漏掉捕到的孢子数,消毒灭菌要求不高,即便有杂菌生长,也不影响检查,因此易于普及推广。

(二)水盘琼脂培养法 用来捕捉空中孢子预测小麦赤霉病的准确程度高。根据统计分析,小麦始花期前10天和4月上旬平均每盘菌落数与小麦赤霉病穗发病率的相关性达极显着和显着水 准,对小麦赤霉病的短期预测有明显的作用(表1)。而用电动孢子捕捉器捕捉,我们进行了3年,捕到孢子极少,根本无法预测;稻桩带菌率调查进行了7年,初步认为稻桩带菌率的高低与当年大田麦类赤霉病发生程度没有相关性,故不能作为预测流行与否的根据。

1. 小麦始花前10天平均每盘菌落数与小麦赤霉病穗发病率关系,用6年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着(r=0.9563关关)。

1水盘捕捉琼脂培养法诱菌量与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的关系

shenjingguozi1225_1557912940609_18.png

y为小麦赤霉病穗发病率(%),x1为小麦始花前10天平均每盘菌落数,其预测式为:
  
根据该式判别小麦始花前10天平均每盘菌落数在100个以下的,小麦赤霉病为极轻年,一般不必进行第2次药治;在100250个的为轻发年,部分小麦田应治第2次,在250个以上的为中发年,应治第2次。所以该式可用于决定小麦是否需要进行第2次药治。

2. 4月上旬平均每盘菌落数与小麦赤霉病穗发病率关系,用6年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相关性达显着水准(r=0.5225)。以y为小麦赤霉病穗发病率(肠),x14月上旬平均每盘菌落数,其预测式为:

y=0.1697x14.739±5.459

我县小麦始花期即第i次防治适期在415日左右,·所以该式可用来短期预测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指导第1次防治工作。

3. 根据6年水盘捕捉琼脂培养法的试验结果,其中5年孢子高峰日在小麦始花前后,这5年小麦发病都重于大麦;而1981年情况特殊,孢子高峰日与大麦齐穗期吻合,且412日开始几乎没有捕到孢子,所以1981年大麦穗发病率达5.7%,而小麦穗发病率仅0.78%。这对分析菌量和病害的关系很有说服力。

321日至420日合计平均每盘诱菌量与小麦赤霉病发病率的关系,经统计分析未达显着水准,但相关性较好。197819814年诱菌量均在200个以下,病害发生为极轻年份;198219832年诱菌量在300个以上,病害发生为轻发到中等偏轻年份。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