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血栓与止血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5)

2019.4.23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五、实验方法的影响

    理想的实验方法要求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又简便、快速能适合常规应用:因所用实验方法的不同,其所得的结果也可不相同。例如,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方法可归为四类,它们各具优缺点,目前推荐用Clauss(凝血酶凝固时间法)法。

    1、功能测定法  又可分为测重法、酚试剂比色法、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这类方法的优点是有凝血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为可凝固蛋白(clottable protein),故特异性较好。方法可简可繁,常规使用中,多采用较简便的C1auss法。据1975年美国调查,1939个临床实验室中,用此法者占1824家(94%)。

    2、理化测定法  又可分为盐析法(用亚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盐析,用蛋白质显色或比浊法测定),热变性沉淀法和电泳法等。这类方法都比较简单、快速,但缺点是本法的特异性不高。所测的不是有凝固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他蛋白。而电泳法又太繁琐,不适于常规工作。

    3、免疫学测定法  是将纯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然后用免疫胶乳、被动血凝或反向血凝、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优点是方法相对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也可能包括了异常纤维蛋白原(dysfibrinogens)。

    4.PT-Der法  即凝血酶原时间(PT)衍生纤维蛋白原法。本法的理论依据是当PT测定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均变成纤维蛋白,其形成的浊度与纤维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可由浊度直接推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正常范围时,PT-Der法与经典的clauss法无显著差异或略高于clauss法;但当纤维蛋白原减低时,PT-Der法往往偏高(P<0.00l),故此法用于纤维蛋白原减低者应慎重。有人用clauss法、双缩脲法和PT-Der法对纤维蛋白原含量作了比较,结果是:双缩脲法在纤维蛋白原正常组(2.0-4.0g/L,n=32)、纤维蛋白原增高组(>4.0g/L,n=8)和纤维蛋白原减低组(<2.0g/L,n=29)均显示测定值偏高。然而,PT-Der法在正常组与Clauss法相比,无差异(P>0.05);但是增高组和降低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表 7。    

6不同方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比较(单位:g/L  


Clauss法

双缩脲法

PT-Der法

增高值(n=8)

4.68±0.84

4.88±1.07*

4.94±1.12**

正常值(n=32)

2.87±0.92

2.94±1.24

2.92±1.01

减低值(n=29)

1.14±0.83

1.21±0.78*

1.25±0.57**

     注:与clauss法比较,*p<0.05,**p<0.01

     六、操作者技术的影响

    操作者的技术,有的熟练,有的生疏。有人比较了一个技术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一个技术生疏的实习学生,对同一份标本,用同样的试剂、仪器和方法,检测PT、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其结果出现了差异(表8)。因此,对技术熟练者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对技术生疏者,应加强上岗前培训,不断操练,由生疏变熟练。 

7操作者技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n

技术生疏者

技术熟练者

手工法

仪器法

手工法

仪器法

PT(秒

15

14.6±1.2*

13.8±0.9*

12.6±0.7

12.1±0.6

APTT(秒)

15

72.5±15.3*

68.1±10.6

66.7±10.1

66.3±9.2

TT(秒)

15

23.2±8.4**

19.6±4.3*

18.2±4.4

17.9±4.5

Fg(g/L)

15

3.84±1.01**

2.76±0.84

3.02±0.94

2.84±8.8

     注:二者手工法比较*P<0.05**P<0.01;二者仪器法比较*P<0.05**P<0.01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