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中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价值

2018.8.06
头像

韩金龙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小儿急腹症起病急骤、进展速度快且变化多样, 但急腹症患儿因年龄较小而难以清楚说明腹痛部位, 导致治疗时间和效果受到影响[1]。为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7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且经由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急腹症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本组患儿男女比例37:35, 年龄0.3~14岁, 平均年龄(7.12±3.65)岁;全部患儿均有腹痛、呕吐、便秘、便血等临床表现。 
  1. 2 方法 选用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 探头频率为8~12 MHz。指导患儿均取仰卧位, 对其疼痛部位(以腹部、肠管、脏器为主)进行多切面的连续性扫查, 方向为从左往右、自上而下。 
  1. 3 观察指标 统计超声诊断结果并计算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梗阻和肠套叠各病症的符合率。 
  2 结果 
  2. 1 超声诊断结果 本组72例患儿行超声诊断后, 共检测出29例急性阑尾炎, 2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 11例肠梗阻以及7例肠套叠。见表1。 
  2. 2 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 急性阑尾炎符合率是89.66%, 肠系膜淋巴结炎符合率是100.00%, 肠梗阻符合率是90.91%, 肠套叠符合率是100.00%。 
  3 讨论 
  小儿急腹症发病机制复杂, 病情发展迅速, 采集病史困难, 患儿年龄小导致配合度低等多种因素影响, 使得临床诊断难度进一步增加, 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案对于提高小儿急腹症的确诊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2]。此次研究主要从超声诊断结果及其符合率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以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中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价值。 
  随着近年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检查技术亦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患者病情。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本组72例患儿中共检测出29例急性阑尾炎, 其次是肠系膜淋巴结炎(25例), 且超声诊断对上述两种病症的符合率均较高, 分别达89.66%和100.00%。考虑其原因, 应该多与病症自身特点及超声诊断优势关系密切:人体阑尾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形成管状, 为淋巴组织增生创造了内部环境, 加之患儿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所以容易发生梗阻和感染, 且多见于6~12岁的儿童[3]。通过结合横切面呈现“同心圆”形状、回盲区探及不规则的混合型回声团等典型特征, 利用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类型相对容易。本次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29例急性阑尾炎中包括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以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类。与成人相比, 儿童的阑尾位置变异明显, 多存在于盲肠后位, 加之周围肠道的气体在超声探查时会形成干扰, 回盲区异常回声不太明显而易产生漏诊。因此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时, 医师应当增强对下列间接征象的观察:①病情严重的患儿体内多见气体多层反射回声。②右髂窝或者肠间存有积液。③右下腹组织结构紊乱且肠壁增厚, 其中肠壁增厚应该注意和过敏性紫癜引发的肠壁增厚相区别, 后者还有紫癜、皮肤出血点、腔肠狭窄等特点。④正常腹膜线是一条线状且回声较强, 但患儿的右下腹腹膜线会增厚、粗糙[4]。 
  本次研究结果中, 2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以脐周和右侧腹腔为主。肠系膜淋巴结分布于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周围, 其回盲部、回肠末端较为明显, 当小肠的内容物停留于回盲部时, 肠内的病毒和细菌则易被吸收至淋巴结, 进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5]。该病症属于非特异性淋巴系统炎性病症, 但发病时肠道或上呼吸道感染明显且伴有腹痛症状。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图像表现是:患儿明显疼痛区域可见椭圆形、串珠状的低回声结节, 且结节长度多>8 mm、横径多>4 mm。行超声诊断时, 需注意将本病与恶性淋巴瘤、肠系膜淋巴结核病症区别。由于受时间、环境以及样本容量等因素限制, 本研究尚未分析肠梗阻及肠套叠的相关声像图特征, 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且操作简便, 能够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 因而具备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可作为小儿急腹症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