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分析-2

2022.2.0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571786296220658.png

图5 病例5。5a:初诊咬合观;5b:初诊牙合面观;5c:初诊X线片;5d:根管治疗后X线片;5e:牙半切部分;5f:半切后X线片;5g:烤瓷冠;5h:烤瓷冠模型试戴

 

2.病因分析

 

原发性牙根纵裂的病因复杂,主要与牙根发育缺陷与解剖因素、牙合创伤、牙周炎等因素有关。

 

牙根纵裂的发生与牙根发育缺陷与解剖因素有关,牙根纵裂易发生在近远中径窄的扁根,且折裂的方向以颊舌向为主。以下颌磨牙的近中根最为常见,其次为上颌磨牙的近中颊根,因其近远中面均有长形纵沟,根尖弯向远中。本组病例中病例1、2、4、5发生于第一磨牙近中根,病例3发生于第二磨牙近中根,与文献报道一致。

 

文玲英等通过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发生折裂的牙根其牙本质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有些区域发生小管断裂、扩张、弯曲,有些区域出现裂隙、裂纹或窝状吸收现象;而健侧牙根或健康牙根未见到上述牙体组织缺陷,但发生折裂的同名对称牙却有类似的不利结构。这些牙本质的薄弱环节是削弱根部牙体硬组织抗力,利于折裂发生的不良因素,而且这些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与根折的发生密切相关。

 

牙根纵裂的发生与牙合创伤有关。曾艳等通过光合法和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牙根纵裂患牙的接触合力分布和患牙在11种受力状况下的内应力分布。结果证实牙根纵裂患牙在正中牙合时,接受较大的咬合力且牙根纵裂发生的部位是应力集中而且是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所以接受较大咬合力和有害应力并长期集中在患牙近中根根管壁的颊舌中线部位,是牙根纵裂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晓荣等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8例VRF患者及个别正常牙合者分别进行咬合记录分析证实VRF患者全口牙合力分布不均衡,双侧牙合力分布不对称,牙合接触稳定性差。X线片上牙周组织的变化,可证实患牙牙根根承受了过大牙合力,上述病例X线检查可见纵裂牙根牙周膜间隙增宽,部分牙可见牙槽骨明显吸收。戴丽霞等研究表明咀嚼磨损使牙形态和高度发生变化,造成咬合生理改变,提示牙合面形态改变可导致的过大牙合力与异常牙合力。

 

赵继志等对50例牙列完整、咬合状态良好的男女青年在咬合状态下的咬肌厚度进行测量,发现男性咬肌厚度均大于女性,说明男性的咬肌较女性更粗壮、有力。本组病例中,患者均为男性,这与男性咬合力大有一定关系,且均喜食硬性食物。上述病例牙根纵裂均发生于磨牙的近中根及颊侧根,有较长时间的咬合痛史,咬合关系紧,牙合面磨耗严重,说明咬合力及咬合创伤与牙根纵裂有密切关系。

 

牙根纵裂的发生与牙周炎有关。黎远皋研究发现牙根纵裂的患根侧均有较深的牙周袋。这可能是由于牙周炎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造成牙根吸收,牙根结构逐渐薄弱,最终造成牙根纵裂。戴丽霞等指出对于牙周病变患牙,由于牙槽嵴的吸收,骨内牙根变短,冠根比相对改变,会造成牙根受力支点的改变,尤其在轻、中度牙槽骨吸收降低时,受侧向牙合力作用,牙根所受应力比正常牙要大得多,且侧向咬合应力明显大于垂直咬合。从而患牙周炎的牙齿较正常牙更易发生牙根纵裂。而继发性咬合创伤会加重牙槽嵴吸收及牙周支持组织丧失,从而进一步增加牙根所受应力。本组病例中病例1、3、4、5均有牙周组织的破坏,且有较深的牙周袋,导致牙根支持组织不能耐受正常的咬合力,加患者喜食硬性食物,咬合力大,最终导致牙根纵裂。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