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病例分析

2022.1.0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患者资料

 

患者,男,48岁,身高168cm,体质量56kg。因右下肢疼痛伴麻木1周余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此次入院腰椎CT提示:L4-5椎间盘向右侧后方突出,相应的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L5-S1椎间盘膨出,相应的硬膜囊受压。患者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得分为2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分。目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行椎间孔镜下L4-5右侧椎间盘切除术。

 

术前白细胞(WBC)7.2×109/L,血红蛋白(Hb)149g/L,血小板(Plt)27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1s,谷丙转氨酶(ALT)17U/L,谷草转氨酶(AST)14U/L,尿素(BUN)7.36mmol/L,肌酐(Cr)61.1pmol/L,总蛋白(TP)71.9g/L,白蛋白(ALB)38.6g/L。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清醒入室,强迫俯卧位位于手术床,痛苦面容,VAS评分7分,常规建立静脉通道,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监测血压(BP)124/80mmHg(1mmHg=0.133kPa),心率(HR)85次/min,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96%,面罩吸氧(吸入氧浓度60%,3L/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充分消毒铺巾后,采用低频超声探头,将超声探头置于腰椎旁矢状位(约3cm左右)进行扫查,上下滑动,找到双侧L4-5腰椎椎体的横突,平面内进针,当针尖抵达横突表面时,可触及骨质感,此时注入0.3%罗哌卡因共40mL(每侧20mL)。

 

阻滞成功后20min测量痛觉范围减退至双侧肩胛线,痛觉减退平面约为L1-S2,基本满足手术要求,此时患者解除强迫体位,自诉疼痛明显好转,VAS评分1分,双下肢肌力6级。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注10min,待患者平稳入睡,闻及鼾声后减量至0.5μg/(kg·h),此时呼唤患者可应答。患者腹部垫空,C型臂透视定位L4-5椎间隙,常规消毒铺巾,镜下清理关节突外软组织,去除部分L5椎间关节突,使用髓核钳钳取游离终板及髓核组织,解除神经根和硬膜压迫。

 

镜下观察见神经根充血、松弛,硬膜囊恢复搏动,无活动性出血。手术及麻醉过程顺利,整个过程患者未诉疼痛感,未加用静脉镇痛药物及其他局部麻醉药物。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定,缝皮完成后,呼唤患者,患者可自主睁眼。术后1、2、6h随访患者,患者自诉双侧大腿有轻度麻木感,双下肢肌力6级,未感不适。患者于手术后第2天出院,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对麻醉手术满意。

 

2.讨论

 

经皮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简称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LD)是利用椎间孔镜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摘除突出的髓核。同时将增生的骨刺清除,扩大椎管、还可以使用双极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在微创医学界被称为“最小的创伤,最温和的治疗手段”。PTELD目前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熟外科技术,与开放式椎间盘切除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可以尽量保留椎旁的结果,患者能够早期下床,医源性不稳定的风险降低。但椎间孔镜技术中常常需要使用扩张套管及磨钻,在将椎间孔扩大时,尤其是刺激腰椎神经丛和摘除髓核时会给患者造成剧烈的疼痛,对其心理及生理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麻醉至为关键。

 

以往此类手术可以选择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椎间孔镜下手术切口小,相对而言手术的视野与操作空间较开放手术小,而且术中需要不断地与患者交流,以便外科医生了解神经根的状态,从而保证神经根的安全。全身麻醉虽然可以解决患者出现的疼痛及不适的感觉,但术中无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增加神经根损伤的可能性。

 

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对手术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以达到镇痛的效果。但硬膜外穿刺时需要患者采取膝胸位,此例患者术前疼痛难忍,强迫俯卧位,VAS评分7分,无法配合行此体位。局部浸润麻醉的优点是患者清醒,术中可以不断地与患者沟通,随时可以了解神经根的功能状态。但这种麻醉方式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以致于患者必定会恐惧同时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有些患者无法忍受这种恐惧感及疼痛感,从而终止手术,进而失去微创手术机会。

 

Suess等也报道了局部浸润麻醉并不能很好的控制此类患者行PTELD手术时的疼痛感。然而盲目的增加静脉麻醉药物会引起呼吸及循环的抑制,甚至有可能对神经根的运动功能产生麻痹作用,使患者出现下肢肌力下降,不利于术中术者对患者的神经根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增加术中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加上此患者术前疼痛难忍,术中单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无法满足患者对镇痛的需求。

 

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作为一种全新的筋膜间平面阻滞,2017年Forero等将ESPB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竖脊肌是覆盖于整个腰背部的肌肉,而且胸腰筋膜深层与竖脊肌从胸椎延续到腰椎,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结构为局麻药向头尾方向的扩散提供了基础。腰段脊神经穿椎间孔后发出脊神经后支,后支向后通过横突孔后进入竖脊肌并发出分支,支配腰部后方的肌肉、关节突关节、皮肤等结构。注射到腰椎横突与竖脊肌之间的局麻药会沿着筋膜向头尾扩散。同时Tulgar等研究发现在L4横突平面进行ESPB,可以使感觉阻滞平面达到L4。目前已有报道将ESPB用于腰椎融合术,可有效提高后路腰椎融合术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论,本例首次成功尝试ESPB用于PTELD手术,患者采取俯卧位下就可以完成阻滞,无需配合体位,术中一直保持清醒状态,不影响患者下肢的肌力,可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同时可以为手术区域提供完善的镇痛。

 

综上所述,ESPB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镇痛方式,还可以用于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有望代替局部浸润麻醉,提升此类手术的麻醉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