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成人脉络丛乳头状癌MRI诊疗分析

2022.2.0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患者女,25岁。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月余,半天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伴双眼视力下降,食欲不振入院。MRI示:左侧顶枕叶、胼胝体压部、左侧侧脑室后角区团块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黑水像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b=800s/mm2)病变边缘可见轻度扩散受限(图2)。病变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图1),左侧侧脑室及脑干受压,左侧侧脑室颞角及后角扩大。静脉注入对比剂后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4),左侧侧脑室颞角、后角室壁呈线样强化。根据MRI考虑胶质瘤伴左侧侧脑室颞角、后角室管膜播散。

 

15590885731567.png

15590885736911.png

图1 轴位T2WI可见病变呈混杂稍长T2信号,轴位可见大片长T2信号(↑);图2 DWI图,病变边缘可见轻度扩散受限;图3、4分别为增强后轴位、矢状位图,可见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不强化

 

手术及病理:术中可见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呈灰红色,实性,质软,血管丰富,与左侧侧脑室壁黏连。术后病理见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图5),肿瘤细胞大小不一,胞质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CK)、S-100蛋白阳性、增殖指数Ki-67(30%+)、波形蛋白(Vi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脉络丛乳头状癌。术后行全身PET-CT检查椎管内未见转移灶。

 

15590886197302.png

图5 病理图(HE×100)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

 

讨论

 

脉络丛乳头状癌(CPC)是一种起源于脉络丛上皮细胞临床非常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Ⅲ级,镜下可见细胞密度增高、乳头状生长、坏死,侵犯周围脑实质。多见于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4%,好发于侧脑室,成人患者多位于第四脑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0.5%,较易沿脑脊液发生椎管内播散转移,发生率约为12%~30%。本例患者术后行全身PET-CT检查未见椎管内转移灶。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CPC MRI表现缺乏特异性。本例MRI扫描征象不典型:发生于成人;病变位于左侧侧脑室后角,侵犯左侧顶枕叶、胼胝体压部,周边可见大范围水肿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分叶状,内可见不强化坏死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病理诊断为CPC。

 

CPC恶性程度很高,一般认为手术完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仅40%~50%能够达到完全切除,可能与其发生部位及丰富的血供有关,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接近58%而部分切除则约为20%。早期放疗及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不能防止其复发与转移。本例患者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术后进行放、化疗治疗,随访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鉴别诊断:CPC主要应与胶质瘤鉴别,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WHO分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征,MRI表现为瘤内囊变、坏死、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及明显的环形强化,CPC较难排除高级别胶质瘤。该病的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互联网
文章推荐